香港新闻网8月27日电(记者 一林)演唱会经济掀粤港“跨城追星”新潮流。当邓紫棋“ I AM GLORIA世界巡回演唱会2.0 香港站”在启德主场馆登场,广州歌迷阿琳正通过12306 APP抢购返程高铁票;当林忆莲的《回响Resonance》巡回演唱会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体育场开唱,香港粉丝Catherine搭乘广深港列车进入深圳。这条繁忙的高铁轨道,正让跨城追星成为大湾区新日常。
高铁搭台深港唱戏 跨境客流创历史峰值
8月17日绝对是现象级的一天。据深圳铁路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天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突破13.4万人次,创下2025年暑运单日峰值。当天正值多位明星歌手在深港两地举办演唱会,跨城观演客流大幅上升。其中,内地赴港单日最高峰也出现在该日,达7.6万人次;香港发往内地的单日最高峰则出现在8月9日,为6.6万人次。
邓紫棋演唱会当天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突破13.4万人次。
香港新闻网记者查询资料显示,8月17日当天,邓紫棋“ I AM GLORIA世界巡回演唱会2.0 香港站”在启德主场馆登场,歌迷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这场暌违八年的演唱会G.E.M.以精心打造的震撼舞台与动人歌声,为乐迷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交织的音乐盛会。邓紫棋此次在香港启德主场馆连开五场演唱会,每场4万人,总共20万观众,粗略估计总票房约有2亿港币。在这20万人里,有香港本地粉丝,也有从内地、东南亚飞过来的歌迷。那几天启德周边的地铁站,人潮汹涌,附近餐厅直接排到街角。
以管窥豹,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导的盛事经济效应在这里可见一斑。
而同样在香港发往内地的单日最高峰的8月9日,港台歌手陶喆“SOUL POWER II”世界巡演在深圳湾体育中心开场,在港人北上持续的动能下,深圳也迎来了港人新消费场景。
这仅仅是大湾区文娱消费热潮的缩影。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总量突破2008.8万人次,同比增长16.2%,其中暑运贡献503.9万人次(深圳铁路部门)。更值得注意的是,59个单日客流超10万的高峰日中,周末及节假日占比100%,休闲娱乐成为核心驱动力。
香港“演唱会”磁场效应 重塑深港生活半径
当75岁的林子祥和63岁的叶倩文在演唱会上高歌热舞,惊艳了众人,也感染了场上数万观众,观众和唱的歌声经久回响;当30岁的洁心和闺蜜聚集在深圳最有名的KTV,唱著一首首经典的粤语老歌时,她惊讶地发现,在过去的这些年,港乐在内地乐迷心中早已从“无法割舍的时代之声”转为“诸多日常选择之一”,香港经典歌曲的传承仍然“声生不息”。
而此刻,香港音乐文化正以惊人能量拉动跨境消费。深圳铁路部门数据显示,香港发往内地旅客中92.2%目的地为广东省内,内地赴港旅客中78.7%来自广东,尤其是高铁将深港通行压缩至18分钟,“跨城观演”从概念变为现实。
深圳的港乐迷小陈的经历颇具代表性:“看完G.E.M.演唱会还能赶上23:00的末班高铁回深圳,车票才75港元。”这种便捷催生了新型消费模式——“高铁就像城市地铁,完全没跨境负担。”
高铁数据揭示出更深层变革:香港赴内地旅客中38.4%以深圳为目的地,内地赴港旅客中38.8%从深圳出发。深港双城在港乐联结下,正形成全球罕见的“半小时文化消费圈”。
湾区融合新范式 文化成黄金动脉催化剂
面对井喷的文娱出行需求,铁路部门打出组合拳:首先是票务革新:推出“20次计次票”满足高频跨境需求,香港旅客通过12306 APP可直接购票,其次是提供三语服务,西九龙站配备精通普通话、粤语、英语的“迎春花”服务队,自助售票机支持港澳证件识别,第三是高效通关,“一地两检”模式下,旅客最快10分钟完成出入境手续。
在过去的1-8月间,香港分别有刘德华、周杰伦、Jeremy Lee Rise 、林俊杰、五月天、hololive 、谢霆锋、邓紫棋这些巨星的演唱会,吸引了大量粉丝。
随著张学友、周深等歌星陆续公布2026年香港巡演计划,歌迷群瞬间被高铁班次讨论刷屏。这种文化共振正形成良性循环: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数据,香港演出场馆周边餐饮预订量在演唱会日激增300%;深圳媒体报道,深圳酒店为香港乐迷推出“高铁+住宿”套餐,周末入住率提升25%,而广深港高铁周末列车也从疫情前90对增至128对,运能提升42%。
这不仅是交通革命,更是生活方式的进化。港乐作为文化纽带,有效激活了高铁网络的乘数效应。
夜幕下的西九龙站,拖著行李箱的追星族与商务客在站台交错穿梭,电子屏显示的开往深圳的班次列车更替发布。当《东方之珠》的旋律在红馆响起,这些通过高铁实现“双城记”的观众,成为大湾区流动的风景。当铁路部门著手研究“演唱会高峰运输方案”时,这条被赋予文化温度的黄金动脉,正见证著香港流行文化在高铁时代绽放新的生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