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26日电 题:还原营救战事 美“飞虎队”后人与东江纵队老兵香江重聚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香港老战士之家25日举行了一场别样的座谈会,中美两国抗战后代于2025年再度迎来跨时空的相会,同抗战老兵一起,忆述当年血与火的历史,及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93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湛贵胜,早在约十几岁时便加入了东江纵队,并成为“小鬼队”的一员,主要负责传递消息及运输炸药。这些“小鬼”们多是未满16岁的孩子。湛贵胜会将写有消息的纸条叠得小小的,然后紧紧握在手心,以方便及时传递和销毁。
他接受中通社记者采访时忆述,曾有一次在传递消息途中,听到路边转角处传来脚步声。他误以为是日军,情急之下忙把写有信息的纸条塞进口中,硬生生将纸条咽下肚里销毁。
“口很干,纸条也很尖锐,慢慢划著嗓子才咽下。”湛贵胜形容,传递消息的时候跑山路,没有水喝,纸条也叠了又叠,有棱有角,吞咽十分费劲。不过好在是虚惊一场,转角后的人实则是东江纵队队员,在了解事情经过后,更是称赞湛贵胜的急智。
此外,湛贵胜还参与过营救美国空军“飞虎队”中尉唐纳德·克尔的任务。被日军击中而不得不迫降的克尔,曾在湛贵胜家中借宿一晚,次日清晨时分便已离开。
唐纳德·克尔之子戴维·克尔也来到了座谈会现场,他说,“抗战是游击队、军队、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合作,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确保孩子们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找到所有国家人民一同工作及发展的道路,若这样做,将拥有一个美好的世界。”
能够在多年之后与当时帮助过的美军之子相会,湛贵胜笑得开怀,连声道“很开心能看见他”。
戴维并非第一次在中国寻找与父亲有关的历史碎片。他曾在深圳出差时,从坪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中,惊讶地看到父亲于抗战期间画过的漫画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由此,戴维找寻到东江纵队后代的意愿更加强烈,只是苦于语言不通,手机等网络亦不如现在发达。
后来,戴维发现了叶凌女士注册的东江纵队网站域名,于是拜托同事在网站信箱上留言,辗转之下终于在2008年和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张方取得联络。戴维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找到当年协助救助他父亲的游击队队员及后代,另一个则是找到更多父亲被营救的线索,完整地还原这段经历。
在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的帮助与多方协调下,他们成功联络上各地组织,戴维的两个愿望得以实现。而克尔获救过程中所写的数十页日记,亦在东江纵队后代的协助下得到印证与完善,《克尔日记》成功出版。
除戴维外,现场亦有“飞虎队”队员的后代。克尔战友之女廖韵琴说,自己多年前参加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举办的1:1飞虎队战机模型展览时,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戴维,并发现两人的父亲竟是战友。
在同一张老照片上,戴维和廖韵琴一人伸出一根手指,分别指著合照上的两名战士。“这是我父亲。”他们相继说出同一句话,相视而笑。
抗战精神代代相传。而跨越语言与国籍的深情厚谊,更是穿过战火历史,熠熠生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