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25日电 题:香港施政报告前瞻:国家品牌加持 香港基础科研潜力大
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
香港正大力推动以创新科技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适逢新一份施政报告即将公布,香港创科界25日迎来好消息,在香港的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授牌,香港的科研实力越发凸显。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顶尖的科研基地,依托各个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为使命,由国家科技部宏观管理。今年1月,国家科技部批准15所来自香港五间高校的实验室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学,范畴涵盖生物医药、新发传染性疾病、合成化学等。
其中,12所经重组产生,3所是新增的,包括港大的光量子物质实验室、港中大的量子信息技术与材料实验室,以及港理大与港科大共建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实验室。这些领域都涉及到尖端技术、可持续关键领域,能够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证明团队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备一流水平,可见香港正参与未来科技的前沿。
香港拥有基础科研优势,要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离不开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新元素和先进制造业实力,两地强强联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北部都会区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关键所在。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授牌仪式上致辞指出,深港河套将发展成为世界级创新平台,特区政府全力提效提速推动香港园区的发展,期望香港高校和在港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与内地和海外科研机构的联系,共同在园区里设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携手深化“产、学、研”协作。
自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加速发展,首三座大楼在今年落成,包括人才公寓、两座各八层的湿实验室,首批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支柱产业的企业下半年进驻园区,正式营运。另有五座大楼全面铺开地基及上盖工程,料2027年起完工。
为更好地运用市场力量,提速建设北都区,政府创新提出“片区开发”,以招标形式将片区土地交由私人发展商开发,今年推出的三个试点共收到22份市场意向书,争取最快下半年招标。
目前看来,国家重点实验室+3,无疑是对香港发展北都区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助力器。在国家品牌的加持、特区政府拆墙松绑“追时间”努力下,北都区有望与内地有更多互联互通,也有望借助“中国科创”品牌,吸引全球资金和人才入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