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台湾社会最轰动的政治活动无疑是“大罢免”。一方面,在2024年10月被国台办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的联华电子前董事长曹兴诚等,以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和其他所谓“公民团体”的名义,在台前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则由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在幕后暗中策划、鼎力相助。此次“大罢免”在7月26日针对24名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和民众党籍新竹市长高虹安进行首轮投开票,结果以25:0的悬殊比分结束了“上半场”。8月23日第二轮投开票再以7:0的结局结束了“下半场”,民进党完败。
这样的结果也许不仅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完全没有预料到,连国民党和民众党的主要骨干也可能没有预判到。可见,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为谋求“一党独大”,不断制造“绿色恐怖”,假借“民主”之名,行“独裁”之实,甚至动用包括行政、司法、媒体等多种资源一起打压岛内“在野势力”的民进党赖清德当局,越来越受到台湾各界民众的反感和反对。随著民进党赖清德当局继续罔顾岛内民众增进民生福祉的普遍呼声,并无视台湾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岛内的政治生态和民意走向可能正在出现变化。
对两轮“大罢免”投开票结果的分析
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暗中指使民间团体发动的“大罢免”,从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政治操作与交易,以“台独”顽固分子曹兴诚为首的所谓罢免团体,试图借此机会打击支持两岸交流的国民党等人士,而赖清德则利用“大罢免”和民意代表的补选,企图改变民进党在岛内立法机构少数的被动局面,成为第一大党。由此,“大罢免”启动后,那些罢免团体一直希望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全面动员,但赖清德起初始终躲在幕后,到后来才以所谓的“团结国家十讲”走上前台。
但是,两轮“大罢免”的投开票结果,不仅没有出现民进党赖清德当局预期的“大成功”,而且完全是一次“大失败、大溃败”。那么,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动用众多政治手段和纳税人2.4亿元(新台币,下同)的血汗钱,加上曹兴诚也砸下30亿元巨资所全力推动的“大罢免”,怎么会遭此歹运呢?如果对两次“大罢免”投开票总体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可以看出岛内未来政治发展和民意变化的大致趋势。
1、一个深度合作的“在野联盟”正在形成。因为民进党当局的傲慢,加上赖清德本人的自私,所以导致其在上台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打击异己,不仅追查同党的郑文灿、羁押民众党的柯文哲,而且追杀蓝白“在野势力”,使台湾当局越来越走向“绿色恐怖”支撑下的独裁。由此,国民党和民众党吸取了2024年选举时“蓝白合”破局的教训,紧密加强合作,以共同抵御民进党赖清德当局的政治追杀。
一年多来,国民党与民众党的合作刚开始主要集中在岛内的立法机构,通过反对民进党不合理的预算和人事任命等提案,共同制衡民进党赖清德当局。但今年以来,为了反对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全力推动的恶性“大罢免”,终于催生了“蓝白合”走向整个台湾社会,并取得了反恶罢32:0的“全垒打”。反对“大罢免”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众党,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抗衡民进党赖清德当局“绿色恐怖”下政治追杀的,甚至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命运,只有齐心合力,加强合作,形成一个深度合作的“在野联盟”,才能够团结和依靠岛内约60%的支持民众,不断用选票教训傲慢的民进党赖清德当局,甚至将他们赶下台。
2、两个渐行渐远的分离现象正在出现。两轮“大罢免”的投开票结果,因为根本没有达到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原来预设罢免6席以下为“小赢”,罢免10至20席为“中赢”,全部罢免为“大赢”的目标,所以引起民进党内巨大的“政治海啸”。可见。此次“大罢免”对于民进党赖清德当局而言,不仅是一场失败的选战,而且也可能是一场加速民进党派系重组与路线冲突的导火索。
一是,“英系”(包括整个“非赖系”)对赖清德的不满加深。“大罢免”失败后,“英系”、“正国会”、“苏系”等党内派系都质疑“新潮流”的决策与策略,因为没有采取“重点罢免”,而是“全部罢免”,所以造成“罢免大失败”的结局。由此,遭到党内“非赖系”的反对,并可能引发内部权力重组。具有“英系”背景的王世坚不仅表示反对“大罢免”,而且还公开要求赖清德辞去民进党主席,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民进党的创党元老吕秀莲也强烈要求赖清德辞去民进党主席,以平息民愤。
二是,罢免团体与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渐行渐远。第一轮“大罢免”大失败后的次日(7月27日),长期力挺绿营的罢免团体领衔人物曹兴诚就公开向赖清德“开火”,不仅宣布不再参与第二阶段对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罢免行动,而且直言民进党“不负责任”,必须有人对此次失败“站出来承担责任”。曹兴诚的突然倒戈,堪称赖清德政治生涯中的重大信任危机,更显示出罢免团体与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渐行渐远,民进党内部也已经暗流涌动。
3、三个不同层面的岛内民众正在觉醒。此次“大罢免”的结果,不仅民进党大失败,而且让赖清德更难看的是,不少选区的投票率达到60%以上,其中反对罢免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票数远远超过要求罢免他们的票数,甚至反对罢免这些民意代表的票数还超过了2024年选举时一些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当选时的票数。这表明有三部分人正在觉醒。
一是,中间选民正在觉醒。根据岛内各家媒体及机构的民调结果均显示,反对罢免的民众超过了50%(甚至超过60%),其中一部分就是正在觉醒的中间选民。二是,蓝营和白营民众正在觉醒。此次反对“大罢免”,国民党和民众党全力动员,拉高了各个选区的投票率,相当一部分选区都接近和超过了60%,在以往是很少见的。这说明蓝营和白营的支持民众正在觉醒,并被充分动员起来了。三是,绿营民众正在觉醒。这次“大罢免”前夕,岛内遭受台风“丹娜丝”,并带来重大灾害,但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却仍然热衷于推动“大罢免”,使民进党的支持民众伤透了心,所以他们要用选票教训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此次“核三延役”的开票结果,民进党大票仓的台南市、高雄市和屏东县的同意票,都远远超过不同意票,充分说明绿营民众正在觉醒。
今天过后,虽然“大罢免”的硝烟将逐渐散去,但对岛内社会撕裂的恶果和各政党之间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如果民进党赖清德当局仍然一意孤行,不断在党内斗、和“在野”斗、与大陆斗,广大台湾民众必然会在2026年和2028年的选举中,继续用选票教训民进党和赖清德,使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必然自食恶果。
(本文作者陈士良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台湾研究院秘书长)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