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拉萨彩旗飘扬,“世界屋脊”欢歌载舞。
昨天上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亲笔题词的贺匾,激励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再立新功!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每逢十周年大庆,中央都会组派代表团进藏参加庆祝活动。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到西藏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
20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西藏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王沪宁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出席庆祝大会。
两天来,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直播,全国民众都进入了心花怒放、吉祥如意的“西藏时刻”。随着大公报、香港文汇报在重要版面的突出报道,香港市民也为今日西藏的发展进步而振奋。
一甲子沧桑巨变,从头越再书新篇。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雪域高原,擘画发展蓝图,令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备受鼓舞。通过收看中央媒体和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的报道,香港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到领袖与人民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坚定了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决心和信心。
“第一次”揭示非凡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西藏,多次走进西藏。
2021年7月,正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党的百年庆典之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那次西藏之行,习近平总书记说:“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总书记的话语,形象生动,铿锵有力,给西藏广大干部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巨大鼓舞。
这一次,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率极高规格的中央代表团到西藏出席西藏自治区庆祝活动,是又一个“第一次”。
领袖的巨大关怀,再次令雪域高原沉浸在欢乐和幸福的氛围之中。
20日中午,拉萨贡嘎机场红旗飘扬,鼓乐喧天。当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专机缓缓降落,停机坪上沸腾了!身着盛装的西藏各族各界群众,挥动红旗和五彩花束,热烈欢呼,人们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表达对总书记的衷心祝福;献上哈达、切玛、青稞酒,迎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代表团的到来。
20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同西藏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观看了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雪域欢歌》。走进大剧院,总书记亲切地向大家挥手致意。
晚会分为三个篇章,反映了西藏自治区60年来的光辉历程,表达了西藏各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真挚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一起热烈鼓掌,祝福西藏发展再写新的篇章。
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后乘专机返回北京,各族群众纷纷来到沿途道路两旁,挥舞红旗、手捧哈达,欢呼着向总书记表达由衷的爱戴和敬意。拉萨贡嘎机场,身着节日盛装的藏族群众情不自禁、激动万分,挥舞着红旗和花束,载歌载舞,高喊“扎西德勒”,表达高原儿女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感激之情、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坚定信心。
行之所至,指引方向;察往知来,凝聚人心。时隔四年的两个“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西藏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
“四件大事”指明“兴藏”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指出:“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这是总书记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为西藏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重点地区。时下,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国外反华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打压和遏制,他们以所谓“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和平稳定的环境,企图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其险恶用心,人所共知。习近平总书记把“稳定”作为西藏必须持续抓好的“四件大事”之首,这是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看待西藏的重要地位、做出的英明决策。
特殊的自然地理、历史因素,决定了西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同于其他省份。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西藏考察时强调:“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段话深刻揭示了西藏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为西藏发展领航指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生态保护尤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明了西藏抓好生态保护的重大意义。
西藏是边疆地区,也曾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党中央运筹帷幄,整体谋划;东部发达省份对口支援,各族群众攻克难关。西藏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脱贫是一个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强边”,正是全面筑牢西藏发展之基,为长治久安、繁荣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勾勒出“西藏新篇章”的美丽图景,也是矢志不移奋斗的宏伟目标。
“五个认同”凝聚奋进强大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王沪宁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西藏工作,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系统谋划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西藏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大批国家重大项目在西藏落地实施,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及西藏各族人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跃升,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展现勃勃生机。”
“三个历史性”高度概括西藏发展的巨大变化。60年来,西藏沧海桑田的巨变有目共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4倍、年均增长8.9%,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复兴号”巨龙穿越崇山峻岭,183条航线快捷联通世界,“电力天路”点亮万家灯火,5G信号送上珠峰之巅……
王沪宁强调:“要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之笔。正是因为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西藏才能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迈向富裕;正是因为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藏族和其他民族才能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正是因为得到中华文化的浸润和滋养,西藏各族人民才能和睦相处,团结进步;正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西藏才能取得世所罕见的发展成就;正是因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会在西藏得到实施,运行顺畅,造福人民。
“三个历史性”与“五个认同”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引导人们增进“五个认同”,将极大地激发奋进激情,凝聚“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磅礴力量。
领袖关怀温暖祖国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擘画西藏的美丽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新时代西藏工作谋篇布局,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西藏,亲力亲为推动重点工作。他亲自乘专列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他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全面推进川藏铁路建设;他强调指出“要统筹谋划好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人民,时刻挂念藏胞的生活。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林芝市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为村里又有新变化感到高兴,希望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
领袖亲切关怀,中央全力支持,一条条“天路”被打通。2014年,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建成通车;2019年,特长公路隧道米拉山隧道建成,林芝至拉萨高等级公路全线通车;2021年,拉萨至林芝铁路建成通车,雪域高原进入复兴号时代……
大爱跨时空,真情汇高原。中央对口支援西藏体系逐步健全,形成17个省市、相关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对口支援西藏74个县市区的全覆盖格局。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力量,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嘎拉村全体村民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
60年沧桑巨变,60年不朽篇章。西藏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才能实现西藏繁荣进步,才能开创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
香港与西藏虽然远隔千里,但血脉相连,从扶贫攻坚到抗击自然灾害,从经济发展到文化交流,香港与西藏互动的轨迹源源流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香港和西藏都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共同责任。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香港和西藏“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的亲切关怀,已化为阵阵暖流,温暖着祖国大江南北;香港同胞同样感受到领袖关爱,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香港同西藏一样,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