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20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继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去年开启“攻港大战”后,电商平台的发展势头仍然迅猛。近段时间,前有京东收购佳宝集团,联通线上与线下零售业;后有淘宝开启无门槛包邮活动,加快为赛道铺路。
香港地铁站的电商广告。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正广铺电商网络的各内地企业,向过往主要依靠线下门店消费的香港零售业带来挑战。不过,香港商家仍具优势,香港贸易发展局日前发表报告指,78%中国内地受访者在过去一年曾网购香港产品,且普遍认为香港产品值得信任。
“香港品牌”的口碑光环仍闪耀,但在激烈市场竞争下,港商还能怎样突围?
“现在正是向内地‘求真经’的时候。”有香港商家直言。
所谓“求真经”,并非分高低,而是互相的融合与借鉴。香港电商不止打出“品牌优势”,还不断学习营销手段。贸发局与十余家香港及内地电商企业展开深度访谈,了解深耕内地电商零售市场的企业个案,点出“善用网红(KOL)行销获流量”为转型重点之一。
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对中通社记者表示,“网红行销”并不如人们的刻板印象那样,只是局限于美妆、奢侈品等看起来比较“潮流”的领域。她举例指,香港有一家卖海参及燕窝等产品的商家,其售卖的产品及营销方式都十分传统,且并未采用过网红行销等措施。随著新策略的采用,该商家的商品营业额有了出乎意料的大幅增长。商家既在社交平台上通过KOL介绍不同海参品种及背后的故事,并积极参加“香港好物节”等推广宣传活动,多管齐下,其生意大幅增加,香港的门市亦多了不少批发零售订单。
报告解释,内地比较常见的“直播带货”形式,其实整体下单反而较少,不如京东、淘宝等综合性电商平台的选购量,但更适合香港商家“引流”,从而让自己的产品被更多人看到。范婉儿所举的传统商家转型的典例,正是引流促销售的良好体现。
在宣传上,全渠道的营运更不可或缺。香港电商通过运营新型社交平台、网红引流,促进“货找人”局面的产生,将商品推广到潜在受众眼前;与此同时,各商家还入驻综合性货架电商平台,与“人找货”的网购模式相配合,多方位补全购物宣传渠道。
香港商品由于品质保障,市场定位瞄准了所对应的消费群体,而非一味以低价竞争。报告的相关统计数字,亦反映出香港商品最大的竞争优势并非价格,而是消费者信得过的品质保证和正品承诺。
或许,对于如今的香港电商发展来说,善用网红行销等全渠道方式过渡,正是寻到了适合电商“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平衡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