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20日电 题:访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家史传递抗战史塑集体记忆
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明臻
“在巨大的危险面前,您无私的拯救让许多生命成为可能。”
二战期间,盟军飞行员、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唐纳德·克尔中尉的后代,来到香港寻找当年救他父亲的东江纵队队员家人时,留下以上这封感谢信。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接受中通社记者访问时,分享了这个故事。1944年2月11日,唐纳德·克尔在香港启德机场上空执行轰炸任务,被日军炮火击中,跳伞逃生降落在沙田区域,被东江纵队营救。这位中尉的儿子在研究会帮助下,找到当年救他的游击队员李石的家人。
研究会借此机会,举办了一次“飞虎归来 维港记忆”香港抗战历史文化展,包括一架抗战时期“飞虎队”P-40战斗机、枪械等1:1模型,令五万香港青年不请自来。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由东江纵队后代吴军捷2015年建立,是前身2008年就组建的香港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扩大而成,成员多是抗战先烈的后代。
“父母的经历对我们有些影响,但真正理解抗战的意义还是成年之后,更加体会到抗战的历史,我们应该怎样去看。”
吴军捷忆述,他父亲1925年出生,没多久日军侵华,把父亲抓去当劳工。父亲18岁时听说家乡有游击队,便远赴惠阳淡水当时东江纵队司令部的地方参军。
“在当时18天的香港保卫战中,英军伤亡人数约3000人,日军伤亡约2000人;但随后的三年零八个月,游击队伤亡人数有100多人,日伪军伤亡人数也是100多人。”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
这些数字意味著什么?吴军捷指出,香港抗日期间主攻敌方力量由正规部队执行,游击队主要守护沙头角等日军较难侵入的地方,以及控制海上交通,断绝日军海上运送物资的渠道。此外,鼓励人民的抵抗意志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吴军捷之前做过老师和校长,他发现香港青年仍比较缺乏民族意识,对抗日战争认识不够,尤其不了解香港在抗战中做过什么,在整个二战中地位为何?功劳何在?
因此,在组织活动时,研究会最重要目标是讲香港故事、以及吸引青少年自愿参与。
成立初期,吴军捷目标想做口述历史的抢救,至少找到二三十个当年抗战的老兵或亲历者。“但如今他们年岁近百,有的可能突然就走了,有的也讲不清楚话。只能做一种意念上、感情上的传达。”
他提到,曾在一个地方准备办抗战展时,场地经理讲自己的爷爷当年是黄飞鸿徒弟,他们一群人一人一根木棍把小巷子守住,挡住了日军的侵占。
“宣传抗战史要侧重体会,把香港的抗战史作为家史去讲,让年轻人起码认识到香港曾发生过这个战事,这就是形式的吸引。”
作为民间团体,吴军捷认识到自己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但他希望把香港千家万户的抗战故事积累起来,让大家有一个具象的集体回忆。
今年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未来,他准备和内地科技教育集团合作,通过各种形式重演历史;如用科技让现代人与80年前的抗战战士对话、把抗战历史编成剧本杀或历史游戏,吸引年轻人参与。
“自己从哪来,未来向哪去,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年轻时可能不考虑,老了也要考虑,那是不是可以早点去想想,把民族精神承接下来?”吴军捷说,我们不希望有战争,为了没有战争,现在就必须懂得战争、铭记历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