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19日电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19日公布具前瞻性质的2025年第三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调查结果显示,环球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其中“营业状况”(36.6,-5.0)及“盈利表现”(34.1,-5.0)显示本地中小企对本季生意额的信心有所回落,综合营商指数微跌3.3至40.5水平。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另外,“环球经济”分项指数连续三季录得跌幅,自2024年第四季起累计下跌15.6。环球经济疲软主要受多重因素影响,自2024年第四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及经济刺激措施等未能完全提振消费,而今年美国实施的高关税政策进一步抑制全球贸易流动,推高企业营运成本,加剧中小企的经营压力。
“渣打中小企指数”调查结果
在环球经济不确定性下,香港中小企持续展现适应力,多个主要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本季综合营商行业指数方面,在11个行业中,主要行业保持平稳发展,其中“建造业”(42.3,+2.6)及“住宿及膳食服务业”(42.9,+1.7)均录得升幅。增长主要受惠于特区政府大型基建项目陆续落成,如启德体育园等标志性工程,不仅带动建造业需求,更透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大型演唱会等盛事吸引海内外旅客。旅游业积极拓展深度游及主题旅游产品,为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提供支持,形成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特区政府近年锐意拓展新型工业,以增加香港的产业多元化,今季“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环球经济指数提升1.4点,投资意向更增长3.5点,升至近7年以来的高位,显示企业对比过往更愿意投放资源拓展业务,同时重视研发投入。面对持续的贸易摩擦和其他国际挑战,香港工业,尤其制造业必须不断提升和转型,才能确保持续发展。
此外,“专业及商用服务业”招聘意向上升2.9点,盈利表现改善1.2点,反映高增值型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原材料成本预期上升企业比例降至五季新低的47%,薪金上调压力亦见缓解,较上季下跌一个百分点至19%,为企业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只有17%的中小企计划提升货品或服务价格,与上季持平。
整体投资趋势方面,超过九成(92%)受访中小企表示会在本季维持或增加投资,当中,有5%中小企甚至表示会增加投资额。最多中小企预期本季增加投资的重点投放于数码转型项目,如“资讯科技系统”、“线上巿场推广”、“与电子商务或数码科技相关的培训”、“机器及设备”及“整体员工培训”,显示企业正积极提升长期竞争力。
特区政府近期发布《香港营商环境报告: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在全球供应链重组背景下,香港获加拿大智库菲沙研究所《世界经济自由度2024年度报告》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印证香港拥有安全稳定的营商环境。此外,香港正积极把握跨国企业分散地区风险的战略机遇,吸引国际资本与企业落户。对于经济转型关键期,报告强调香港将重点发展创科产业,同时透过政策支持协助传统行业升级转型。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先生表示:“第三季的‘渣打中小企指数’为40.5,自2022年第二季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营商环境充满挑战,香港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稳健,企业信心依然保持谨慎而稳定,展现出迎难而上的精神。‘环球经济’分项指数下降,关税不确定性依然为主要原因。本季综合营商行业指数方面,在11个行业中,‘住宿及膳食服务业’为其中两个行业指数录得升幅(另外为‘建造业’),反映特区政府透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大型演唱会等盛事吸引旅客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分项指数的变化提醒我们,当提前出口带来的提振作用消退,以及/或利率进一步回升至与美元利率趋于一致时,中小企业仍然最容易受到新一轮经济放缓影响的一群。尽管如此,香港中小企展现了持续的适应能力,积极巩固营运基础。指数显示,香港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出乎意料的强劲开局后,下半年增长将较为温和。”
专题调查结果:中小企出海首选内地及亚洲
是次专题调查探讨本地中小企面临的营商挑战,以及对出海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本地中小企正面临多重的营商挑战,主要包括:“市场竞争加剧”(50%)、“关税政策不稳定”(40%)及“进出口成本/员工薪金上升”(37%)。
目前,已经在香港境外进行产品制造或生产、产品研发或检测、专业服务和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中小企分别占75%、63%、10%和25%,这些业务主要集中在内地。在出海计划方面,16%的受访中小企已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出海,另有18%正在考虑中。在已计划出海的中小企中,较多倾向于拓展至内地(59%)或亚洲地区(42%)。无论是已经出海还是正在考虑出海的企业,都认为“不熟悉当地法规、规划或政策”和“找不到当地的商业伙伴”是出海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产力局首席市场总监冯嘉宝女士指出:“今季调查反映本地中小企正面对市场竞争、成本上升等挑战,同时超过八成计划出海企业首选内地或亚洲,但对当地法规和合作伙伴的需求尤为迫切。生产力局致力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市场,本局成立的‘The Cradle出海服务中心’联合三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提供一站式市场对接、技术支援及专业服务,协助企业降低风险、把握‘拼船出海’协作机遇,呼吁中小企善用平台资源,化挑战为商机。”
调查亦探讨中小企对“拼船出海”的看法。半数(50%)的受访中小企表示已注意到“拼船出海”的新趋势。当问及这趋势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时,23%认为会带来正面影响。另外,超过三分之一(34%)的中小企目前已有内地的商业合作伙伴。若有内地企业邀请合作“拼船出海”,表示会考虑和不会考虑合作的中小企各占约三分之一(34%);另有约一成(11%)的中小企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一选项,反映有部分中小企对“拼船出海”仍不甚了解。
冯嘉宝女士指出,在关税战影响下,全球供应链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企业纷纷降低对美市场的依赖,转而开拓新兴市场,以强化供应链韧性。她透露,自“出海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收到122间企业查询,涵盖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等领域,反映本地与内地企业出海需求持续增长,为香港创造了独特的服务优势与商机。生产力局早前成功协助香港知名玩具制造商及上市精密金属企业,透过技术创新实现产能转移,将生产基地扩展至马来西亚。透过“出海6招”,针对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挑战,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2025年第三季“渣打中小企指数”调查于2025年7月进行,成功访问了824家本地中小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