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18日电 题:专访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长张权:杂技“撞”芭蕾 传承巧创新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
“杂技,在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芭蕾,在西方有几百年历史。两者相遇,是技与艺的融合,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一种碰撞。”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相撞,优雅的“四小天鹅”芭蕾舞曲,摇身一变化为四只古灵精怪的“四小青蛙”杂技芭蕾舞剧。传承千年的中华经典技艺,在融入西方芭蕾元素后焕发了新的生机,而香港的舞台亦将这种创新尽情展现,并进一步推向海外。
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团长张权带著他的团队来到香港,在接受中通社专访时,畅谈这种文化融合所带来的独特美感。他们将“杂技”和“芭蕾舞”作了一个嫁接,为芭蕾的表演“上了点难度”,进而诞生了肩上芭蕾、掌中芭蕾等经典演绎。
在过去,杂技似乎总被误解为“街头杂耍”,一提到就让人想起顶盘子、骑独轮车等惊险的演出,与“优雅”联系似乎不大。
“于是我们就不断探索,不断去想,要怎样才能让杂技登上大雅之堂?”张权说。终于,高雅的芭蕾艺术跃然于眼前,成了“技”与“艺”融化嫁接的美妙载体。
张权袒露,在最初进行这种融合时,其实十分困难,因为实际就相当于让杂技演员跳芭蕾、芭蕾演员演杂技,无论是技法还是对自己表演时的信心,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慢慢能有两者兼得的呈现。
但“杂技的‘杂’是包容”,千年传承巧妙地吸纳了芭蕾的美感,并达成了画面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达二三十种杂技技法融入芭蕾舞剧,除肩上芭蕾外,亦有钢丝芭蕾、柔术、吊环、地圈等,惊险与美感并存。
他亦透露,除了把杂技和芭蕾结合外,现时团队还正研究如何把杂技和街舞等元素融合,并期望推出暂名为《奇迹》的杂技街舞剧。
此外,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还将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曲《天鹅湖》进行中国化改编,把原本王子和公主对抗魔王的故事,放在了中国古代大唐盛世的背景下,同时还融入汉服、凤袍等传统服装元素,让西方的优雅也蕴藏更多东方的古色古香。
张权说,杂技其实很早就打开了国际市场,例如知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当中大部分演员都是中国人。他希望能够把最好经典剧目,展现给更多中国观众,而不只是有些“墙内开花墙外香”。
而香港便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在这里,中西方艺术交融为一体。张权指,能够感受到香港观众特别热情、爱好文艺,其审美标准也非常之高;希望能让更多观众了解到,杂技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老艺术,在新时代也能迸发出它的美。
作为华洋杂处的东方之珠,国际上无数顶级表演团队都希望在这里呈现精湛的演出。特区特区政府去年公布的《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重要的工作方向。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无论是杂技、武术、粤剧,各种形式的中华民族传统表演技艺,在香港这个世界舞台以融合方式带出传统之美,也让更多怀抱世界的优秀创作人,施展创作的心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