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18日电 香港报章8月18日就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文汇报》:多元推展爱国教育鼓励青年奋进奉献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社交平台发布《施政‧再报告》第四集影片,强调特区政府会继续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学与教之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推行爱国教育是每个国家的应有之义,是光荣自豪的使命,近来特区政府透过展览、升旗礼、交流、比赛等活动,将爱国情感注入青少年的心中,学校、社区团体等各界,也应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广泛推行爱国教育工作,增进青少年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在特区和国家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大奉献。香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日趋多元,既有学校的教育,也有社会的氛围营造,为正本清源、加强学生由衷爱国爱港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家和香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可以构思更多元贴地的方式,特别是迎合青少年活泼好奇的特质,带领他们亲身体会内地的山水建筑,拍摄中华文化的纪录片分享体会,在“游山玩水”中细味中华广袤大地,在和平恢弘的国度中寻找自己的国民身份认同,见识祖国的进步,未来更加奋进,报效国家、服务香港。
《大公报》:黎智英无任何投诉 反华势力自打嘴巴
自黎智英案踏入结案陈词阶段后,外部势力也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完全无视事实只顾炒作黎智英案的“健康问题”,还夸大到黎智英“时日无多”云云。事实是,黎智英每日获得医疗检查,他本人也没有任何投诉。然而,美国政府、CNN、“无国界记者”却无视本土医疗崩溃、监狱性侵丑闻,造谣抹黑香港司法,尽显“双标”本色。这不但只是一场打着“人权”旗号的闹剧,更是对法治的公然践踏。自黎智英等涉国安案件开审以来,总有一班人排队入场霸占公众席,美其名曰“旁听师”,却不时喧哗起哄、声援被告、粗口辱骂、恐吓法官、主控官或证人,当押解被告的囚车离开时,这班人再摇身一变为“送车师”一路“护驾”。究竟其目的是单纯的关注司法程序,还是想干预司法程序,实在不得不惹人怀疑。说到底,法庭理应由控辩双方透过“以法论法”的形式来判断被告是否有罪,任何参与者包括旁听人士,都不应用任何方式企图干预或破坏这个过程。如今黎智英案进入最后大直路,所有证据已经清楚还原出案件的真相,外部势力再多的威胁也不可能恐吓到法庭,更妄想可以借由操弄“健康问题”这种小手段来干预香港司法。
《星岛日报》:极端天气常态化 应对须多管齐下
今个月,香港接连受到多个台风及相关雨带影响,在短短十多天内5度发出黑雨警告,其中一次更维持了逾11个小时,不论以单日或是整个月的降雨量计算,均打破了逾百多年来的8月份纪录。在最近几次黑雨,部分市民则批评政府未有“超前”预告停工停课,令不少打工仔女在黑雨当日整天都“心挂挂”,不知需否中途急急上班,部分人则在挂黑雨前已出门,变成“进退两难”。
展望未来,预计极端天气会来得越来越频繁和具破坏力,香港的应对工作必须精益求精。首先是继续加强善用创新科技,天文台最近引入名为“风乌”的人工智能天气预测系统,据报准确度表现理想,未来是否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以至取代部分现有人手及电脑等仪器,为纳税人节省一些公帑呢?日本及台湾除了同样多风多雨,还不时发生地震,民众的应对天灾意识和知识明显比香港强,家中一般都备有简单的防灾物资。这方面特区政府须加强工作,但同时亦不能只靠政府,一般市民、企业、团体等也须出一分力,各司其职,多管齐下地推动。简单如加紧清理屋苑的渠口垃圾,雇主与雇员预早商量好极端天气下的上落班安排,或起码不要专拣横风横雨时才去行山或追浪等,已能助己助人。(完)
上一篇:香港早间新闻速览(8月18日)
下一篇:香港上午校及全日制学校今日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