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8日电 海关总署昨(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货物贸易保持向上向好势头,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超5万亿元,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2.2%。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占全国机器人出口总量的32.2%,即每出口三台机器人就有一台来自大湾区,“智造”成为大湾区的突出亮点。
构建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六年来,大湾区内地九市的进出口规模连创新高。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是如今大湾区的突出亮点。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完备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链,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的机器人产业孵化培育体系,形成“雨林式”的创新生态,集聚相关企业超10万家,构建起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业集群。
《2024年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万台,同比增长31.2%,占全国的40%以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广东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均居中国首位,在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培育引进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今年以来,广东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力提速、成群成势。近期出台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11条“干货”政策措施,汇聚最优资源、最大力量,助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近年来,广东通过省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积极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项目,投资额超230亿元。
每出口三台机器人就有一台是“湾区智造”。(央视截图)
广州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管昆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今年上半年,大湾区内地九市出口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在全国占比达32.3%,也就是说,全国每出口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是大湾区内地九市制造。其中,民营企业出口了大湾区内地九市近六成的工业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发展赛道的“主力军”。
工业机器人产量五年蝉联全国第一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引领全球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智造”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创新的热土上随处可见。综合算力指数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全国第一……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广东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聚集了一批堪称国内“顶流”的关键技术、场景应用。
民营企业出口工业机器人占湾区内地九市近六成。(央视图)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抱团“聚变”,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力量。作为全国中小企业重要聚集地,截至2024年末,广东拥有中小企业数量超过774万户,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2个。
据广东省工信厅《关于公布2025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告》,广东第三批5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鲜出炉,这55个集群覆盖全省15地市,除了长期形成的本土特色产业集群,来自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赛道的产业集群成为主力军,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集群逐步崛起。来自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的24.68万台(套),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组建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等。
不久前,广东发布了2025年广东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第一批),应用场景涵盖制造业、农业、林业、建筑、能源、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11个重点领域。如今,能造汽车、干家务、做手术、搭房子的机器人在不同场景里各显神通,广东造机器人正赋能千行百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