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13日电(记者 梁嘉轩)走在香港街头,地铁站、巴士车身满布内地口腔医院的广告,港人北上不仅是吃喝玩乐,对内地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正在提升。香港大学13日发布的研究结果指出,6成香港市民曾到内地接受医疗,比2011年前翻逾10倍;研究人员认为,打破信息壁垒有助提升港人对内地医疗的接受程度。
港大研AI平台破医疗信息壁垒(香港大学官网图片)
研究团队于2022年5月至2025年5月期间,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了香港居民跨境使用内地医疗服务及跨境流动的调查。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系主任何深静介绍研究发现时指出,2011年之前,使用过内地医疗的香港居民仅占5.9%;2012至2019年,这一比例增至33.5%;2019至2023年,已上升至60%,增长显著。认可程度方面,对内地医疗品质表示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从使用前的55%,提升至使用后的73%。
数据亦显示,每当跨境医疗满意度提高一个等级,香港居民的跨境养老意愿会提升12%。调查人员亦认为,跨境医疗能显著提升长期服药人群或心理健康较差人群的健康和福祉。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李咏梅表示,以港大深圳医院为例,近期已有接近两成的病人来自香港,且这一数字在门诊和住院中均呈上升趋势。她指出,香港病人对港大深圳医院的满意率达8至9成。
不过,调查人员亦发现,信息壁垒是跨境医疗的最大障碍。很多香港居民对内地医院类型、医保体系、医疗收费等不了解,从而产生担忧、抗拒和不信任。在港人北上热潮前,纵然电视不时出现口腔科的医院广告,但由于当时在内地接受医疗的市民较少,加上信息差导致误信谣言,导致港人对内地医疗未有足够信心。
近年大批市民北上求医,有了更多信息来源,情况有所改变。
如今,香港居民对内地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然而亦开始“扎堆”前往某几家三甲医院求诊。何深静指出,内地居民其实也有这种情况,由于不了解其他医疗选择,因此习惯跑大医院,一些不错的医院反而没人去。因此他们特意建立“健康湾区”信息平台,计划10月1日推出,香港长者和患者北上求医前,平台能通过AI分诊,帮助香港居民更熟悉便捷找到合适的内地医生和医疗机构,避免过度集中。
香港医疗资源紧张,如何更妥善运用邻近地区的医疗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关注的议题。如今,香港市民对内地医疗服务的信心倍增,有建议提出,可到惠州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体检,实现医疗旅游的模式;亦有持份者认为,内地的医疗保障可以吸引香港居民到内地养老、定居、就业,以及求学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