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6日电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6日揭晓2025年度获奖名单。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蒙民伟博士纳米科学教授兼物理系讲座教授戴希,荣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以表彰其于凝聚态物理学及拓扑材料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未来科学大奖”于2016年成立,是中国首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起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美誉。大奖设有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以表扬于这些领域具优秀表现、以及对大中华区有卓越科研贡献的科学家。单项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
戴希教授以量子材料理论研究闻名国际,2010年他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教授一起,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薄膜中可以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三年后,这一预言被另一位未来科学大奖得主——薛其坤教授领导的实验团队成功实现,是科学界第一次发现这一重要的物理效应。戴希教授及团队在2015年首度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引起物理学界轰动,并被权威期刊《物理评论》评为创刊125年来49项最具开创性研究之一,属当中唯一来自中国的工作。2024年,其主力参与的拓朴电子态研究更夺得中国自然科学最高荣誉“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戴教授与其研究伙伴 ——方忠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教授,亦一同荣膺是次“未来科学大奖”殊荣。
发挥香港科研力量 开拓基础研究疆界
戴教授对获奖表示欣喜:“我由衷感谢评价委员会对我、以及多年来与我并肩作战的研究团队成员工作的认可。这份荣誉,是对我们整个团队不懈努力的最佳回报。我们长期致力从第一原理的角度剖析问题,透过研究实际的材料体系探索事物的本质, 以促进物理理论的学术研究与实验科学的融合。此次获奖不但大力推动了拓朴物态研究的发展,更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跻身国际最前沿。未来,我期望能继续发挥香港于学术研究的独特优势,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对戴希教授获奖致以衷心祝贺,她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对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科大不仅著重原创科学理论的突破与探索,更致力把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深远影响力的实际解决方案。是次戴希教授获奖,既是对他于自身专业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认可,亦再度印证科大在推动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坚定承诺。科大将继续为学者提供一流的科研环境,让他们能专心钻研前沿新知,发挥香港在科研创新上的独特优势。”
搭建理论物理学与实验科学的桥梁 加速拓朴量子材料领域发展
戴希教授和团队在相关领域的不懈追求,揭示多项重大科学发现,包括开发创新计算方法,成功预测了第一个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绝缘体的存在;以先进的计算技术推动了第一个狄拉克半金属和第一个外尔半金属的预测和发现;以及提出和实施了基于非阿贝尔贝里联络的拓扑指数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现已成为分类拓朴材料的主要工具,显著加快了拓朴量子材料领域的进展。戴教授的研究成果已被纳入研究生教科书,确定了它们在学术课程中的重要性。此外,这些成就展示了“以计算驱动实验”研究范式的重要作用,大大加快了拓朴态研究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并确保中国在相关领域中,保持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多年来,戴教授的研究成果备受国际认可,包括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颁授亚洲成就奖、周光召基金会的基础科学奖,以及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奖。
大会将于本年10月举办的“未来科学大奖周”期间,颁发奖项予“未来科学大奖”的得奖者,届时亦会推出一系列科普活动。科大作为未来科学大奖的战略合作伙伴,将与大会合作举办科技论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