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1日电(编辑 丘志彬)美国“对等关税”将于8月1日上路,对台湾地区的税率在最后一刻公布,税率为20%——这个数字明显高于台湾民众的预期。尽管台当局今天(8月1日)挽尊,称这只是“暂时性关税”,后续达成协议或会降低关税,但岛内悲观的情绪正在蔓延。
资料图为台湾基隆港。(图源:台湾“中央社”)
美东时间7月31日,美国白宫公布的最新“对等关税”名单,台湾地区未能获得豁免,遭美方列入20%一档。这虽然比今年4月宣布的32%低了不少,但台湾舆论认为,考量到台美经贸关系密切,且台湾当局已经在此前与美国进行多轮正式协商,美国对台的税率应该与日本、韩国相同的15%水平,因此“20%”这个税率必然会令市场感到失望。
台媒体人谢金河7月31日就表示,日、韩的对等关税皆为15%,台湾如果高于15%,都是利空,“台湾一定哀鸿遍野”。
新关税或将冲击岛内多个产业
根据台湾经济部门未公开的内部研析显示,20%的新关税将直接推高台湾地区的产品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成本,面临竞争力弱化压力。其中,对工具机、模具、塑胶制品与电子材料等产业影响尤为显著。
报告指出,这些领域中,日本和是台湾主要竞争对手,当前日本对美对等关税仅15%,加上日元贬值与台币升值双重不利因素,台湾工具机对美国市场将形同弃守。报告估算,若以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升值至29、较2024年平均汇率32强势约9.4%,工具机产业在20%关税影响下,对年产值冲击达3.67%。
而且,在关税压力之下,企业可能加速将产线移往美国或其他较低的地区,以维持出口竞争力。此举可能引发产业外移,削弱台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并降低国际资金对台湾的投资意愿。同时,相关产业的人才与技术资源也可能随之外移。
台湾其他产业也难幸免。有分析指,台湾纺织、家具及汽车零件等三传统产业,在高额关税压力下,利润或直接遭侵蚀,导致毛利率被吃光,瞬间归零。至于隐形眼镜及血糖仪等医材,因为未受到WTO《药品协定》条约保护,受到的关税冲击将同样剧烈,仅有台积电及联发科等具技术壁垒的龙头股能存活。
台湾半导体头顶悬著利剑
台湾舆论认为,20%“对等关税”只是台美关税激烈协商“前哨战”,针对半导体的“232条款”才是台湾“真正的威胁”。
根据台湾地区出口美国经贸数据显示,2024年台湾对美国出口达1114亿美元,占总体出口23%,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出口占比达71%,其他传统产业占约29%;目前台湾对美国的出口中,约有近8成的贸易额属于“232条款”关税的课征范围,“对等关税”的影响范围仅占约2成。
台湾《工商时报》此前分析,若美国针对所有进口半导体课征25%或更高关税,将提升台湾芯片出口美国的成本,导致美国客户要求其供应链降低对台湾的依赖,转回本地化或其他亚洲地区生产,例如韩国、日本或美国本土。这将削弱台湾晶圆代工与IC设计厂的竞争力。同时,台湾半导体业者也可能会加速在美投资设厂,导致台湾半导体竞争力进一步减弱。
针对半导体的“232条款”,有消息指,如果美国特朗普政府在8月上旬公布半导体调查结果,并迅速完成决策与公告,最早9月中旬~10月初就有可能实施新的半导体关税。
台当局可能继续加“筹码”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今天表示,美方先对台湾公布20%的“暂时性税率”,只要后续达成协议,可望再调降税率。至于台湾给出的条件,台当局“保密”未言明。
这让岛内舆论引发更多猜想。台媒分析认为,赖清德所说的后续协议或是指“投资换关税”的策略模式。此前有传闻指,台湾计划模仿日本,拟对美投资3000、4000亿美元来换取更低的税率。
但岛内有分析师指,这个数目相当于台湾地区年税收的26倍以上,“这笔代价不合理”,不仅严重加大台湾地区财政负担,而且投资效率与分配恐怕也不会利于台湾。
为发泄怒火,许多台湾网友今天纷纷涌入赖清德的社交平台底下批评,“用跪的就用跪的”“史上最无能”“所以你送了哪些筹码给美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