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发布的《香港营商环境报告:“一国两制”独特优势》,既是对香港从动荡到繁荣跨越的权威注脚,更是描绘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透过报告,我们既能看到香港浴火重生的深层动因,也能感受到社会各界对香港发展的殷切期待,更能触摸到香港未来的强劲脉搏。
香港营商环境的根本改善,首先源于国家安全基石的筑牢。2019年黑暴之乱曾重创经济,零售、旅游等行业首当其冲。但国安法实施后,社会秩序迅速恢复,法治根基重塑。2024年底,海外或内地母公司的驻港公司增至9960间,同比增10%,创历史新高,印证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成立两年多,吸引84间企业,带来约500亿港元投资,创造2万个职位,这些数字背后是国家安全带来的市场底气。
“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是核心驱动力。香港作为单独关税区,零关税、低税率与自由港地位持续释放红利,2024年再获“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称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重返世界前三。香港同时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十四五”规划明确其在金融、贸易等领域的角色,粤港澳大湾区促成“金融+科技”“服务+制造”的互补格局。
特区政府的主动作为同样关键。从“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引才,到“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招商,从北部都会区布局到智慧城市推进,政策组合拳注入活力。2024年香港初创企业近4700间,同比增10%,雇佣1.8万人,这既得益于创科基金支持,也源于“产学研”生态的构建。
报告发布后,香港社会反响强烈。《文汇报》《大公报》等称其“为工商界开拓蓝海”“巩固国际中心地位”,香港中华总商会认为增强了投资信心,香港贸发局强调助力环球商界利用香港平台。这种共识源于对“由乱到治、由治及兴”历程的深刻认同。
国际社会的行动更具说服力。尽管个别西方势力唱衰,数据却显真相:2024年驻港美国公司达1273家,位列第三;美国企业通过投资推广署在港设32个专案,同比显著增长。国际评级机构态度积极,惠誉、标普、穆迪维持香港信用评级,穆迪更将展望调至“稳定”,认可其“政策高效、金融韧性突出”。
展望未来,香港有望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与发展。在金融领域,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继续深化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巩固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创新科技领域,香港政府加大投入,吸引创科人才,与内地的科研力量合作,有望在人工智慧、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取得成果,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贸易和航运方面,香港凭借自由港地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将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提升其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
站在“一国两制”座标上,香港发展从不孤立。从国安法守护的稳定,到融入国家战略的天地,从国际资本汇聚到青年逐梦热情,香港正奋力书写发展新篇章。正如中联办所言:“有国安法守护,香港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准开放。”在国家支持与自身奋斗下,香港巨轮定将破浪前行,驶向更加璀璨的未来。
(本文作者为中国侨联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阎伟宁)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下一篇:工银亚洲青年创意设计比赛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