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31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梁嘉轩)香港是全球预期寿命最长的地区之一,女性平均寿命为87.9岁,男性为82.5岁,老龄化成为香港面临的一大挑战。对此,香港特区政府加大力度推动银发经济,亦推出系列政策,在土地有限情况下,灵活运用湾区融合下的养老资源,近年来北上养老成为大趋势。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去年全港65岁或以上人口比例升至23.9%,即接近每4个港人便有1名长者。据立法会研究刊物显示,香港长者人口达170万。
正如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香港的长者一般采取居家养老的方案。记者以“香港养老”作为关键词,在某主流搜索引擎抓取数据,并使用人工智能(AI)大语言模型进行分析,筛选留港养老的结果中,发现有关居家养老的结果占88.9%。
据悉,不少香港中产或以上的市民都会聘请外籍佣工,在外佣中介网站上,照顾老人、儿童是最常见的分类。老人照护更是比较专业的工种,记者注意到,有外佣中介机构标明能提供具医疗资质或相关工作经验的外佣,如曾任当地医院护士等。
不过,居家养老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想住养老院”,而是“住不上养老院”。
香港的安老院舍服务数量极其有限。根据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数据,香港共有约8万个安老院舍照顾服务宿位,其中逾4.6万个为非资助宿位。
这意味著,若长者需要入住资助宿位,除了需要符合相关基本要求外,长者或需已达耄耋之年,或摔倒至腰椎受伤,才能获院舍“录取”。根据社会福利署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数据,分别有14928人和2106人轮候资助护理安老宿位和资助护养院宿位,平均轮候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8个月。
部分长者转投内地养老。香港立法会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定居广东省的65岁及以上香港长者居民总数,急增40.5%,至2024年中已经达到9.96万人的高位,占香港长者人口约6%。
据社会福利署的政策介绍,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试验计划自2014年6月开始推行,并在2020年1月将试验计划恒常化,现名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
不过,即使转换环境,长者也未必想继续在院舍度过晚年。广东院舍计划下,截至2024-25年度,共417人入住。据悉,不少香港长者会选择返乡居家养老。特区政府也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允许在指定省份养老的合资格长者,在无需返港的情况下领取福利金。
虽然长者赴内地养老的比例增加,不过这不意味著香港养老政策不尽人意。相反,因为特区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如在内地医疗机构也可以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等,让市民可以老有所依,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度过余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