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30日电 香港报章7月30日就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大公报》发表社评:不断强化应急协调机制能力
香港29日早上遭遇黑色暴雨袭击,为今年首次。事实证明,由于香港已建立一整套应对突发事件及极端天气的协调机制,加上“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密切监察全港情况,相关部门快速应变,因此昨日黑雨虽然为全港带来充沛雨量,有道路被冲毁,有巴士站须停运,但没有发生任何严重伤亡事件,也没有较大的财产损失,可以说是好整以暇,安然度过。29日下午,雨过天晴,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全球极端天气日益频繁,香港的极端天气也比往年明显增加。特区政府急民所急,想民所想,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应急协调机制。
香港中通社图片。
《文汇报》发表社评:借鉴深圳“容错”机制 激发香港青年创科活力
深圳近日发布《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有了系统化可操作的制度保障,科研人员能够轻装跃进。创新科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科技赋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元素,而青年是香港创科未来的希望。香港应借鉴深圳经验,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推动更多“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投入到青少年的创科项目,为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注入源源不绝新动力。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科学应对极端天气新常态
29日“黑雨”坊间的一个关注焦点,乃天文台发出警告的时间点,许多打工仔刚好抵达工作岗位。话说回来,假如“黑雨”提早于9时前挂上,难道正在上班途中的,又不会狼狈地进退两难?重点其实在于做好“宁安全、莫后悔”的超前部署。以台风为例,局方已摸索一个预警机制,例如超前数小时预告即将挂波,好使各界更好准备——同一模式,也可套用到暴雨预警。事实上,天文台早于昨日清晨时分,发出特别天气提示,预料短期内本港部分地区雨势较大;数日之前,天文台亦曾发过冰雹警示,当晚虽没挂上“黑雨”,但也发出“红雨”警告。若然下次暴雨前夕,局方诚可超前提醒,甚至于早上市民返工返学前有所预告,相信各界必可更好部署。要再强调,安全是最优先考虑,没人希望出门期间遇上山泥倾泻之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