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9日电 基孔肯雅热近期在全球多个地区,包括香港临近地区,录得案例急升,引发广泛关注。由于正值暑期,港人外游意欲增加,有香港旅行社指出,内地疫情并无影响港人前往佛山等地游玩的意欲,但强调团友有防范意识,会带防蚊设备等,且行程大部分集中在市区、室内,鲜少会去树木多、蚊子聚集的地方。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中心)昨日(28日)指出,香港出现输入个案的风险相当高,政府已采取多项应急准备,包括一旦出现确诊个案,为审慎起见,病人会被安排到医院,以在无蚊环境下接受治疗。
图源:政府新闻处
根据佛山衞生当局资讯,截至26日,佛山市已录得超过4700宗个案,绝大部分个案在顺德区,录得4210宗,全部为轻症病例,没有严重或死亡个案。此外,广东省其他城市近日亦出现确诊个案。澳门方面,截至25日,录得4宗基孔肯雅热输入个案,其中3名患者曾於潜伏期内到佛山市。
面对基孔肯雅热的暴发,香港食玩假期董事长陈志华介绍,今年暑假,港人报佛山团的数目与往年相若,已有大约30个佛山团成团。他解释,团友均有防范意识,且大部分行程安排在室内,比如茶楼、度假酒店、商场等。同时为防蚊患,旅行社也已向团友派发蚊怕水。
美丽华旅游总经理李振庭接受香港新闻网记者访问时也提到,市场反应不是很大,“因为现在是暑假,好多香港人都去广东玩几日”,基本上都会带一些防蚊设备,例如蚊怕水等,也很少会去一些树木多的地方,多数是在市区走一走、在酒店享受假期,因此暂时并无客人要求退团或改期等。
鉴于港人在暑期会频繁外游,香港出现输入个案的风险相当高。为预防基孔肯亚热在香港扎根,特区政府采取多项应急准备,包括提升检测能力,据悉,中心会为香港公立及私家医院的基孔肯雅热怀疑病例进行检测,亦已联同医院管理局进一步提升本地检测能力,确保香港一旦出现暴发,怀疑个案可尽快进行化验,以达致早发现、早诊断。
同时,安排无蚊环境接受治疗。假如本地蚊子受到基孔肯亚热病毒感染,便有机会在社区进一步扩散。当香港出现确诊基孔肯雅热个案,为审慎起见,病人会被安排到医院,以在无蚊环境下接受治疗。
药物供应方面,政府正监察含退热成分的药物,例如扑热息痛在香港的供应情况,并与供应商、香港制药业及社区药房组织保持紧密沟通联系。中心指有关药物在香港整体供应维持稳定,市民不需要囤积有关药物。
港口衞生科亦会为抵港人士进行体温筛查,为发烧或出现相关病征的旅客进行健康评估,并在有需要时转介他们到医院作出跟进。中心还会与航空公司和旅游业界等持份者保持紧密联系,适时更新疾病资讯和健康建议。
中心总监徐乐坚医生表示,基孔肯雅热并不会人传人,主要透过带有基孔肯雅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在香港普遍存在的白纹伊蚊可以传播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病人在发病后初期,尤其是在发烧期间,血液会带有大量病毒,对蚊子具传染性。如在传染期被蚊子叮咬,有机会透过蚊子在本地进一步传播。假如蚊患情况严重,甚至有机会导致大规模暴发。因此,及早识别受感染人士及防止他们在传染期受蚊子叮咬,对预防本地传播非常关键。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也相信,香港会有基孔肯雅热输入个案,强调快速诊断及隔离,是预防传染病暴发的关键,若发现怀疑病例,应第一时间上报、检测;确诊者要采取防蚊隔离措施,最低限度隔离一周。
图源:云南疾控
中心亦建议市民使用含避蚊胺或其他有效活性成分的昆虫驱避剂,以有效防蚊,但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先仔细阅读标签说明;在进入可能被蚊叮的范围前使用;涂在外露皮肤及衣服;孕妇使用避蚊胺的浓度上限是30%,儿童则为10%(如前往蚊传疾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而有机会被蚊叮咬,两个月或以上的儿童可使用浓度上限为30%的避蚊胺);先涂防晒霜,再涂昆虫驱避剂;遵照标签说明,只于有需要时重复使用;以及除了避蚊胺之外,市面上亦有含其他活性成分的昆虫驱避剂,例如IR3535、埃卡瑞丁(亦称派卡瑞丁)等。公众使用任何昆虫驱避剂时,应遵从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如香港市民从受蚊传疾病影响地区回港,应在14日内持续使用昆虫驱避剂。若感到不适,应尽快求医,并告知医生外游细节。
据悉,香港在2016至2019年每年录得介乎1至11宗个案,全部为外地传入个案,由2020年至今,没有录得确诊基孔肯雅热的个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