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20日电 题:港中大教授首创内镜手术机器人治癌
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
香港近年创科氛围浓厚,越来越多大学初创团队跑出,成绩亮眼。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教授郭嘉威创办的巧捷力医疗科技,发明了全球首创的全柔性双臂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为8名患者彻底切除膀胱肿瘤。这套源自香港的医疗标准,未来或有望成为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标杆。
随著微创手术需求增加,去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价值为182.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607.6亿美元。
曾在英美留学工作7年的郭嘉威一直看好手术机器人的潜力,2014年决定回流香港,就是为了将技术研发从校园内带到生产线上,真正应用到手术场景,帮助病人。“当时看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有很强大的生产链和空间,能作为科研人的后盾。”
巧捷力手术机械人从构思、研发,到生产、应用的路走了十年。郭嘉威深深体会到做学术和创业的区别,“学术论文往往将最好或者最平均的一面讲给读者听。但当产品真的用在病人身上,我们一定要知道它在哪些情况下会表现不佳,要做风险管理,这是学术空间里大家鲜少讨论的。”
中大医学院去年12月利用巧捷力的手术机械人,进行了全球首个机器人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两只直径仅2.8至3.5毫米的柔软机械臂经内窥镜进入人体,医生运用操作杆遥距控制机械臂,进行无创手术切割肿瘤,可避免膀胱壁穿破和出血,大大减低并发症及肿瘤残留的复发风险。
把机械人做得够小够灵活,是技术难点。要兼容不同医院用的内窥镜、应用于不同专科手术,尽量减低成本,则是商业化的考量。郭嘉威经历多次“微调”,才摸索出一条走得通的路。
他笑称,这是学术人做产品的优势,去钻研“不可能的任务”。未来预计还可拓展到消化道、子宫、胆管疾病等其他需要高精准度及低创伤性的治疗范畴,并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提升手术效率。
巧捷力目前落户香港和广州,香港专注研发,广州则负责生产。郭嘉威说,内地多年来拥有医疗材料领域的主导优势,既能把价格“打下来”,又能确保地缘政治环境下的供应链稳定。
手术机器人正申请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获批后便可在内地和海外销售和应用。郭嘉威指,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内镜手术机器人出现。希望这款来自香港的产品可以成为先驱,确立临床审批的制度标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