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19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吴一帆)2025年是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建成60周年,坊间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作为中国国家层面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60年来,东深供水工程将珠江水系的东江水输送至香港,累计对港供水超300亿立方米、占香港淡水总用量约80%。在今天及未来,该工程依然是香港人赖以生存的生命水线,并汩汩不绝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涓涓甲子意 碧波润香江——东江水供港60周年纪念展览”于3月31日至4月3日在香港中环街市举办。香港中通社图片
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刚刚放榜。今年历史科考题中,有一道就涉及1960年代香港严重旱灾,广东省提出愿意供水,并向考生提问当年香港社经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受内地影响。
香港三面环海,但淡水资源奇缺。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港英政府对全港350万市民限制供水,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4个小时。城市里随处可见市民拿著水桶接水的长龙,甚至有人为争水打得头破血流。
香港中华总商会、港九工会联合会联名向广东省政府求助。广东省立即回应,欢迎港方派船到珠江无代价汲取淡水,广州每天免费给香港供应自来水2万吨。当年年底,中国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人民币,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缓解香港用水困难。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
在粤港双方共同努力下,上万名建设者力克难关,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这一全长83公里的宏大供水工程。6座拦河坝、8级抽水泵站、17座大型闸门拔地而起。1965年3月1日,东江水成功引入香港,终结了香港淡水匮乏的历史。
1978年11月、1987年8月、1994年3月,东深供水一期、二期、三期扩建工程分别完成。源源不绝东江水迎著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滋养了周边香港、深圳的经济腾飞。2003年8月,历时三年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如期完工,输水系统由天然河道升级为全封闭的专用管道,实现输水系统与天然河道的彻底分离。
如今,东深供水工程北起广东东莞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改造后全长68公里。保障著香港、深圳及沿线2400多万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
今年3月31日晚,由香港特区政府和广东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东江水供港六十周年纪念典礼在香港举行。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介绍,60年来,广东累计投入近80亿元人民币推动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和4次大规模扩建升级,持续投入数百亿元用于水源地保护和流域系统治理,确保东江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今年以来,香港社会各界围绕东江水供港六十周年,以多种方式纪念这段历史。例如,6月25日至27日,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主办“东江水源考察之旅”,由近600名香港中学生、教师及青年义工组成考察团,赴东江水源头——江西省赣州市三百山等地考察,了解东深供水工程历史及中国在水资源保护上的努力及成就。
7月9日,“紫荆·院士开讲”纪念东深供水工程60周年专场活动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休副校长李焯芬,香港特区政府前水务署署长高赞觉等专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工作实践,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有关东深供水工程等中国大型水利枢纽的研究成果和建设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