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9日电(记者 王丰铃)由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编辑部协办的2024年度“南海论坛”9日在南京举行。来自中国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90余名权威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当前南海局势的新问题、新特点与新挑战。
位于南海的中国三沙市七连屿北岛。新华社图片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和主旨演讲环节。朱锋指出,今天的南海问题已远超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本质上已经成为未来长期结构性的中美大国战略博弈的核心问题。美国对中国战略打压与遏制的核心目标,不仅是对中国科技战、贸易战、数字战和意识形态战,更是企图阻止中国成长为海洋强国的发展路径,试图不断干预、激化南海争议来阻止中国走向蓝海、走向深海。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将继续谋求扩大在菲律宾的军港和军事基地设施,进一步加深在菲的中程核导弹部署。美国试图在西太平洋涉华军事打压和遏制的态势将进一步上升。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邱进指出,以刚结束的美国大选为标志,国际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南海地区局势也会愈加复杂。面对国际和地区出现的新问题、新态势和新挑战,南海论坛聚焦南海热点议题,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南海权益最大化为目标,极具针对性、及时性和现实意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分析,除了菲律宾以外,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甚至域外国家美国和日本都对南海感兴趣,国家领导人的更迭亦将影响这些国家的南海政策,背后的态势塑造更值得关注。未来特朗普若要在南海做文章,或并非著眼于长远权力布局,而是希望在具体问题上取得收益,不排除对中国极限施压,至少在言辞和一些政策表达上,或比拜登政府走得更远。
在随后的分论坛和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围绕“南海维权维稳斗争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南海维权法律战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南海问题与中国—东盟关系”、“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四大议题进行研讨。
中国南海研究院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陈相秒阐述了南海形式的结构、行动与态势,指出南海是中美两国力量对比最小的区域,美国一直在探索重新推回第一岛链。南海规则建设势均力敌,中美从权力军事力量竞争向规则性权力竞争发展。当前南海至少呈现两种利益结构,包括权力、力量、资源利益的三角结构,以及政府利益、政治集团利益、民族情绪及民间利益的相互牵涉。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胡志勇围绕印度莫迪政府的“三海战略”分析,指出印度近年积极插手东海、南海事务。在推行所谓“东向政策转型”时,印度从单纯的经贸合作走向经贸安全合作,与日本在印太战略议题上密切对接,并积极加大与越南、菲律宾、缅甸的双边关系,对此须保持高度警惕。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春霞以“越南南海策略的法律化及其影响”为题进行分享,指出法律手段已被越南运用到南海策略中,通过制定和修改国内法、适应和接纳国际法、参与运用国际机制等方式,持续推进议题合法化,塑造有利舆论,从而维护和增强越南在南海的权益。
南海论坛是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年度高端学术论坛,近年来尤其得到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大力支持。2024南海论坛是南京大学南海中心举办的第12期论坛。南海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涉海安全与权益研究具有标志性的学术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