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6月13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程敏璇)中国国民党前立委郑丽文及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网红“馆长”陈之汉、台北第一女子高中教师区桂芝、台湾中研院院士陈培哲等人成立“党外在野大联盟”,以求制衡民进党一党独大。联盟涵盖政界、学界、社运人士,这支“党外部队”的成立,或许能为当前在野反制大罢免僵局中扮演破局角色。
“党外在野大联盟”11日在台北举行成立大会。图源:台湾“中央社”
由执政的民进党为改变立法委员居少数现状,一手推动罢免国民党立委的活动,在台湾掀起政治波澜,虽然多家民调显示,反对民意占多数,但两个阶段连署还是逐步完成。国民党推“以罢制罢”应对,但因检调部门不断大办“死亡连署”案搜查蓝营各区党部,以及国民党连署过程便宜行事留下破绽,针对民进党立委罢免连署案通过数吞0,反而有31席国民党立委面临罢免。
有分析指出,如果届时众多蓝营立委被罢免,而民进党在立委补选中获得6席,则会再次成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便可肆无忌惮地通过任何想通过的法案,不再受国民党等在野党的约束和监督。
国民党前立委郑丽文号召成立“党外在野大联盟”,发起人中不仅包括马英九时期官员,还有立场曾偏绿后又支持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的“馆长”陈之汉,甚至包括曾任蔡英文竞选小组召集人的施正锋。而对于是否为反制大罢免,郑丽文称,这不是为了大罢免成立的,而是盼团结在野力量,目标是在2028年让赖清德下台,完成政党轮替,再成为监督新当局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党外”这个名词来源于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非国民党人士以类似政党形式进行的运动,以“党外”名义推动台湾民主运动,从而被视为民进党前身。有分析指出,大联盟结盟用“党外”一词,显然暗指如今的民进党已走向自己的反面,堕落成实施威权统治、打压言论的执政党。
曾批评赖清德将大陆定调为“境外敌对势力”的区桂芝发文指出,“在野大联盟”前面的“党外”一词,是这个大联盟目前最精彩的创意亮点。历史的荒谬往往无比写实,过去是反国民党的党外集结,今天是反民进党的党外集结,一个名词,指涉对象主客易位,而其勇敢的反抗精神则依然贯串其中。
舆论指出,如今“大罢免”即将进入第三阶段投票,在31位国民党立委面临罢免的现状下,由2024年大选形成的“朝小野大”结构面临著挑战。若民进党得偿所愿,制衡“绿色怪兽”的在野力量将不复存在。从“党外在野大联盟”多元的政治光谱中可见,都是因为反对民进党当局在两岸交流、台湾岛内言论不断限缩以及绿色司法而聚集到一起。其中陈培哲等75位学者更是于今年3月发出联合声明,批评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就任后持续打压不同意见,台湾言论自由空间遭压缩,思想审查已降临。
台湾“中国时报”社评指出,此前国民党的困境在于缺乏与外部链接,因此“党外在野大联盟”的出现无疑填补国民党短板,让六成的非绿力量,有机会合零为整。如今国民党面对大罢免已转入被动保护席位不失的状态,党主席朱立伦也疾呼全党进入战斗状态。而“党外大联盟”无疑给予蓝营一个联合在野非绿力量的机会,在反对大罢免民意多数的情况下,有希望借助此次反民进党独裁的舆论风潮,号召民众投出“不同意罢免票”保住立委席位不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