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4月11日电 香港科学馆推出新展览“创.造未来——香港工业新时代”,透过五十多组展品,展示本地科研人员和工业家在不同领域推陈出新,运用前沿技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以及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形成新质生产力。展览不仅介绍本地工业的现况,还探讨未来的工业前景,揭示香港新型工业化如何为长远发展铺路,并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展期至七月二日。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署长陈咏雯今日(四月十一日)在开幕致辞时表示,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既汇聚东西文化,亦兼容创新与传统。随着国家宣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香港正全力配合,力争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的工业,从早期的传统制造业逐渐转型至今日的高新技术产业,凝聚了无数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智慧与努力。
她指出,这次展览中的每一项创新成果,都是香港工业新时代的见证,当中诉说的“香港故事”,就是凭着科技实力,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切实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工业界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机械人等先进技术,在转废为能的环保技术、智能制造的前沿应用和生命科学方面取得突破,为“香港制造”赋予了新定义。
陈咏雯说,展览不但展示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可推动科研文化与科普教育。她希望公众,特别是年轻人,能从展品和互动体验中感受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对探索科学产生热诚,学习面向未来的创新思维,日后能把握香港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其他主礼嘉宾包括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庄子雄、香港工业总会常务副主席及65周年筹委会主席林世豪,和香港科学馆总馆长李为君。
展览由五个展区组成,包括“产业基石”、“研与发”、“智能制造”、“工业4.0”和“2030愿景”。展览透过互动展品和实物与模型展示,介绍涵盖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创新设计,并聚焦本地团队如何将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三大优势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实现香港新型工业化。精彩展品包括展示零耗能被动式辐射制冷材料的互动装置,利用注射成型技术批量生产塑料制品的注塑机,和可于一小时三十分钟内同时检测逾四十种呼吸道病原体的自动多重诊断系统。
展览由康文署及香港工业总会主办,香港科学馆及香港工业总会筹划,创新科技署资助,在九龙尖沙咀东部科学馆道二号香港科学馆地下特备展览厅举行。展览将于五月一日至七月一日期间每逢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设有导赏,市民可即场免费参加。此外,香港科学馆亦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馆外导赏、展品示范活动、工作坊、实验班和科学讲座,费用全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