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屠海鸣:人工智能风势劲 千钧重任港高校
创始人
2025-04-03 10:04:18
0

今年以来,中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出现的几个“爆款”,探索出“小成本,大效益”的捷径,令全国振奋,令世界震惊,预示着中国AI的发展速度将超过预期。

香港兼具国家优势和国际优势,且在AI领域拥有较好基础,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这个“风口”。

抢占“风口”,香港的高校肩负着重要责任。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2月26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一系列推动AI及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预留10亿元资金,用于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笔者还留意到,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提高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并加强奖学金和相关配套;自2024年始,外国和内地学生来港升学的热情高涨,其中报考AI专业的热度最高。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涉及AI的专业异常火爆。

勇挑大梁 亦着力“补短板”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笔者认为发展AI,香港的高校角色很关键,须当仁不让、责无旁贷,勇挑重担。

香港拥有世界一流高校集群和国际化科研生态,在AI领域,香港至少具有以下3大优势:

其一,研发优势。港大、中大、科大在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突出。比如,科大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械人技术方面具有国际影响力。

其二,跨学科合作平台优势。香港建立了多个跨学科的AI研究中心(如港大的AI&Humanity实验室、中大的AIoT创新中心),推动AI与医学、金融、工程等领域的融合。

其三,拥有国际学术网络。香港高校的学者普遍具有全球视野,与国际顶尖机构合作紧密,在国际权威科研论坛上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回顾过往,香港的这些优势在实战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人们津津乐道的“商汤科技模式”,源于中大的多媒体实验室,创办人汤晓鸥与多名学者和研究生共同创办了商汤科技,通过政府资助(创新及科技基金)完成技术孵化,后引入阿里巴巴 (09988) 等资本,最终成为全球领先的AI平台企业。

这一成功案例启示我们,香港的高校具有“挑大梁”的实力,关键应在以下两处着力“补短板”:

第一,注重产业转化。高校应打破思维定势,在AI研发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应该“用”字当头,聚焦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打造“学术研究-技术专利-产业落地”的闭环。

第二,注重大湾区协同创新。香港的高校应主动对接深圳、广州的产业资源,共建AI产业链。比如探索“深圳硬件制造+香港算法研发”的合作模式,取长补短,提速提质。

AI将全方位改变人类的工作、生产和生活方式,甚至改写人类命运。现在,该领域的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研发领域;未来,在应用领域也会出现殷切的人才需求。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会变得十分重要。

人才引育 高校须“唱主角”

客观地讲,香港在吸引、培育AI人才方面有两个优势:

其一,香港高校的国际竞争力较强。据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香港5所大学位列世界百强,其中,港大、中大、科大更跻身50强之列。作为一个仅有740万人、1,1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优质高校如此密集,世所罕见。

其二,香港拥有国际顶尖人才青睐的环境。香港不仅人居环境好,同时国际化水平高,是普通法地区,实行“两文三语”,通达世界各大洲的航线密集,每年举办的各类国际盛事众多,特别是国际顶尖的学术会议,最受科研人员青睐。

引进和培育AI人才,特区政府是“主推手”,高校的作用同样重要,香港的高校在以下3个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第一,吸引AI领域顶尖人才来港。比如,香港的高校可以主动引入国际AI巨头来港设立区域研发中心,与本地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为海外的AI人才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吸引更多华人专家学者回流香港。

第二,发展学科融合教育。高校应以开放视野,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将AI与法律、医学、金融、城市管理等香港优势领域结合,培养“AI+”复合型人才。

第三,推动技能普及。未来AI将成为人们的帮手,进入各行各业。人类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将会全面改变,“如何用好AI?”就变得很重要。香港的高校因应这一变化,科学制定计划,设置课程,为在职人士提供AI技能培训。

生态治理 当“规则制定者”

当人们为AI快速发展而兴奋时,也为其带来的安全、伦理、私隐保护等风险感到担忧。AI生态治理是一个回避不了的课题,香港在这方面同样具有明显优势。

其一,香港文化多元,可兼顾不同文化背景“立规矩”。东方文化注重集体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东方人个性内敛,西方人个性奔放。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由香港制定“游戏规则”,更具广泛适用性。

其二,香港法制体系完善,可为AI生态治理提供坚实保障。在AI领域走在前列的大都是欧美国家,香港作为普通法地区,与欧美国家的法律体系相近,由香港针对AI制定的法律,更容易被广泛认受。

其三,香港的AI研发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先行者”具有先知先觉的优势。AI可能产生的风险,只有在应用中才会发现和识别,香港的研发走在前列,对风险的认识也会更清晰,防范风险的措施会更精准。

基于以上3点,香港的高校应以“技术向善”为核心,当好AI的“规则制定者”,可在以下两处着力:

第一,制定符合东西方价值观的伦理准则。可探索兼顾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公平性的伦理标准。比如对于争议较大的“人脸识别”,应制定规则,既维护公共安全,又保护个人权利。

第二,牵头制定研发和应用的规则。比如要求AI项目公开数据来源、算法偏差测试结果,避免“黑箱”技术的社会风险。

杭州“六小龙”(DeepSeek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是今年接连在AI领域爆火及有所建树的公司。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年春节假期,专程去探访了其中的3家企业,他在多次会见香港特区政府官员、高校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时,希望香港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改革创新实现更好发展。

面对AI发展的澎湃浪潮,香港再也不能错失这一次机遇,香港的高校更须当“弄潮儿”,成为AI领域的“最靓的靓仔”!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来论】李然:矢志改革惠民生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亦是香港特区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後的首份施...
夏宝龙点赞香港公职人员无惧制裁... 香港新闻网4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15日 在香港...
夏宝龙:牢记“修例风波”教训保... 香港中通社4月15日电(记者 谭畅)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国免签38国独缺印度?印度网... 香港新闻网4月1日电(编辑 胡雪石)近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X(原推特)平台发布了一张中国对38个国...
特区政府强烈谴责美国涉香港报告... 香港中通社4月1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1日就美国发表所谓“2025年《香港政策法》报告”中对香港特区各方...
香港母乳库近3月收集550公升... 香港新闻网3月30日电 香港医院管理局30日宣布,香港母乳库已开展第二阶段服务,向有临床需要的极早...
丹麦首相驳斥万斯对格陵兰岛防卫... 香港中通社3月29日电 针对美国副总统万斯当地时间28日指责丹麦对其自治领地格陵兰岛防卫不力的言论,...
“台北联络代表处”被南非政府默... 香港新闻网3月17日电 在发出最后通牒后,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被爆于今年3月初在其网站上,将“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