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 (记者 黄璇)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2日)于尖沙咀唯港荟酒店隆重举行了“潘乐陶韧性基础设施研究院”(RICRI)的成立典礼,同场并举办了一场学术论坛,吸引了近300名师生和专家出席。这一全新研究院的成立,得益于潘乐陶慈善基金的慷慨捐助,将专注于为城市及乡郊地区提供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冀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与智库。
“潘乐陶韧性基础设施研究院”成立典礼同场举办公开论坛,吸引数百位师生和专家出席。(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文峰摄)
滕锦光表示潘乐陶韧性基础设施研究院的成立,是理大应对气候变化迫切挑战的重要里程碑。(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文峰摄)
典礼上,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在欢迎辞中表示:“潘乐陶韧性基础设施研究院的成立,是理大应对气候变化迫切挑战的重要里程碑。这个具前瞻性的项目能够落实,有赖潘乐陶慈善基金的慷慨支持。”他强调,潘乐陶博士是理大的杰出校友及大学院士,长期以来一直支持理大的发展,让学校能够为社会福祉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理大有七个学科评为全球前30位,其中建筑与建造环境、土木工程,以及环境科学均榜上有名,而环境科学更位列香港第一。此外,根据史丹福大学的指标,理大在建筑及建造领域拥有全球大学中最多的首2%科学家。这些学术实力体现理大在推动气候韧性基础设施方面的领导地位。
潘乐陶表示期望研究院将推动相关科技的创新与交流,为香港、国家及全球带来实质贡献。(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潘乐陶慈善基金创办人兼理大院士潘乐陶在致辞时引用了海内外多家媒体对气候变化预警的报道,强调各界携手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挑战已迫在眉睫。他表示:“透过科研与创新技术,提升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韧性,势在必行。”他十分高兴能支持潘乐陶韧性基础设施研究院的成立,期望研究院日后能成为全球领先的研究中心,聚焦城市与乡郊地区的气候适应型韧性基础设施,推动创新及政策交流,并为香港、国家及全球社会制定基础设施的实践指引和标准。
谢展寰在致辞中阐述了政府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制定的减碳策略及措施以及以及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和韧性的相关努力。(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文峰摄)
香港特区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在致辞中详细阐述了政府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制定的减碳策略及措施,并强调了在绿色科技与绿色金融领域取得的进展。他说:“建设具气候韧性的城市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保护我们的财产,更关乎保护我们的生命。在庆祝理大潘乐陶韧性基础设施研究院成立之际,让携手建构一个具气候韧性的香港,为下一代缔造新的生态文明。”
滕锦光(左)致送纪念品予潘乐陶(右),以感谢潘乐陶多年来对大学的慷慨支持。(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文峰摄)
成立典礼得到一众政商界领袖及业界翘楚出席。(图源:理大)
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李向东将出任潘乐陶韧性基础设施研究院院长,他介绍该研究院将透过跨学科、跨地域及跨界别的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个高效的科学智库,促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汇聚来自香港及中国内地的顶尖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业界伙伴,包括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天文台、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务署及多个工程企业,并致力于以下四大研究方向: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城市基建与韧性、乡村社区与灾害应对,以及气候适应政策与实施。
同场举办的公开论坛也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论坛主题涵盖了香港及周边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测、基础设施的监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展示了理大在气候适应和基建韧性方面的科研实力,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