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鲁宁:中国5000亿注资四大银行,与特朗普关税战有什么联系?
创始人
2025-04-02 16:04:05
0

3月31日财政部消息,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财政部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用于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次增资按市场化和法制化原则进行,按上市公司增资扩股程序规范操作。

按此前曾公开披露过的方案,“工农中建交邮”六大行皆为增资对象银行,最终,体量最大的工行和农行没被纳入。鉴于增资四大行皆为上市公司,为保护中小股民利益,此次注资采用定向增持方式。财政部既做出资方,又是兜底方。被选定参与定向增持的全部为国有大公司,不光增持意愿强烈,资产质量上乘,乃“优+优”组合。

本次注资安排纳入了上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具体落实出手之快,还是有点让市场感到意外。

由财政部出面向国有大行注资,多少有点儿敏感。人们难免疑惑:为什么选择此时实施“补充操作”?国有大行是否出现了经营问题? 解疑释惑,本文据实作个分析 。

一,与特朗普关税战形成一定“心理对冲”,为受冲击中企提供短期低利率信贷支持

北京时间4月3日,白宫将公布对等关税开征细则,已先期宣布的汽车关税亦将正式开征。对等关税将使部分中国输美产品受到直接伤害。汽车关税受伤害中企,则集中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中方肯定要反击,但中短期内,中资企业也得自行消化一部分高关税造成的利润减损,而利润减损又会造成就业岗位流失。对等关税对中资企业造成的伤害亦大同小异。

从稳外贸保就业大局计,国家会通过提高短期出口退税幅度替企业消化一部分损失,另一部分损失则须通过低利率专项信贷投放来帮助企业消化。在此时间节点,补充5000亿资本金,可立即释放4万亿信贷额度,切出其中部分额度用于受损企业的短期信贷投放。同时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困难局面下,国家与国有金融机构,会合力为关税战受损企业输血撑腰,对笼罩在市场中的关税阴影,形成一定的“心理对冲”。

二,“工农中建交邮”皆为体格健硕的行业“优等生”

简短插一段历史:邮储组建较晚,其余“工农中建交”五大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系各自经营的至暗时刻。彼时,地方国企批量倒闭,乡镇企业野蛮生长,银行不良资产滚雪球般放大。九十年初,中央痛下决心,组建四大资产经营公司,一次性剥离银行不良资产,引入现代公司制度,对国有大行实施股份制改造,随后又趁热打铁,安排国有大行先后上市。由此,国有大行轻装前行,步入崭新发展阶段。

中国加入WTO,经济步入快车道,国有大行与国民经济比翼齐飞、同频共振,在国际金融市场异军突起,排名步入第一方阵,赢利能力逐渐超越美国同行。10年代中期始,“互联网+金融”大热,赚快钱、钱生钱形成风潮,各种金融衍生品泛滥成灾,国内银行业开始“脱实就虚”,时逢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关税战和科技战,为防范应老特再发起金融战,政府果断整顿金融乱象,经几年努力,中小银行经营地雷总体拆除,互联网金融被关进监管笼子。同一时期,房地产金融地雷也大部拆除。时至今日,金融拆雷扫尾工作仍在进行,中小银行尤其是村镇银行股份制改造与合并顺势推开。到2023年年底中央召开金融工作会议之时,国内银行业整体走上了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正确轨道。

在此,不妨先对国内“工农中建”四大行与美国四大行(摩根大通、美银、富国、花旗)作个对比:总资产----“工农中建”比美国四大行高出76%。一级核心资本总量----“工农中建”是美国四大行的1.27倍。不良贷款率----“工农中建”比美国四大行要低16%。再作个中外对比:世界排名前10的超大行,工银行排第1,建行排第2,农行排第3,中行排第4。年度净利润----工行连续13年位居全球榜首。“工农中建”四大行年度总利润占到全球排名前1000家银行年度总利润的10%。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三,增补国有大行核心资本的市场意义和市场价值

彰显政府对国有大行长期稳健经营的信心,提升国有大行稳健经营能力。鉴于“中建交邮”四大行皆为上市银行,其补充资本金具有投资股市之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的天然属性,稳定股市就多了一块压舱石。同时,定向增持国有大行股权,直接提升国内外资本市场对中国国有大行的估值预期。由于所注资本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集,又同步加固了国内债市之稳定……

其次,拿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所颁行的《全球跨国大银行总损失内部吸收能力外部监督管理标准》作对照,在5000亿元注资之前,国有跨国大行的一级核心资本占比已超过该监管标准。5000亿元新注资为国有大行再增一道经营保险杠。以特别国债形式补充银行核心资本,还能与货币政策形成协同效应。央行通过MLF超额续作、加大逆回购投放、启动降准等组合手段,可构筑“财政发力+货币护航”的新的政策组合,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对照国际通用标准,每补充1元核心资本金,大抵能释放8倍乘数效应,5000亿元注资可撬动4万亿元直接信贷增量,同时吸引民间资本同步增加杠杆,释放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由此所新增的“国社共投”之信贷总量将更为可观。

四,主动书写金融强国建设的“香港篇章”

香港仍然是全球挂上号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国两制”安排下,香港金融有自成体系的一面,亦有长期增速缓慢的现状之困。改革开放早期和中期,香港金融尤其是香港银行业,为内地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提供广义金融服务功不可没。加入WTO这二十余年,祖国内地金融业大步迈向国际金融市场。如今建设金融强国,香港金融业自当主动对接国家金融强国战略,成为其有机组成。

内地建设金融强国,不但不会削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既有地位,更不会因为内地的金融体量挤压香港金融,致使香港金融被逐渐边缘化。形势比人强,当下及今后一个时期,香港金融业界调适心态、摆正自身位置十分必要,紧盯内地金融强国建设的节奏与进度,目标与任务,推进恰当舒适的陆港联手,主动为国家金融强国建设种好香港“试验田”,实现陆港金融业界尤其是银行业新的互相融合、互为补充、彼此成就。

(本文作者为资深财经、国际政治评论员鲁宁,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来论】李然:矢志改革惠民生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亦是香港特区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後的首份施...
夏宝龙点赞香港公职人员无惧制裁... 香港新闻网4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15日 在香港...
夏宝龙:牢记“修例风波”教训保... 香港中通社4月15日电(记者 谭畅)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国免签38国独缺印度?印度网... 香港新闻网4月1日电(编辑 胡雪石)近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X(原推特)平台发布了一张中国对38个国...
特区政府强烈谴责美国涉香港报告... 香港中通社4月1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1日就美国发表所谓“2025年《香港政策法》报告”中对香港特区各方...
香港母乳库近3月收集550公升... 香港新闻网3月30日电 香港医院管理局30日宣布,香港母乳库已开展第二阶段服务,向有临床需要的极早...
丹麦首相驳斥万斯对格陵兰岛防卫... 香港中通社3月29日电 针对美国副总统万斯当地时间28日指责丹麦对其自治领地格陵兰岛防卫不力的言论,...
“台北联络代表处”被南非政府默... 香港新闻网3月17日电 在发出最后通牒后,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被爆于今年3月初在其网站上,将“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