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31日电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针对虚拟资产,发布最新一期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该调查追踪近年公众对相关题目的认知和意见。约25%受访者表示未来希望持有虚拟资产,相比2023年9月中旬发生涉及一间加密货币平台的涉嫌诈骗事件后,增加6%。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科大商学院于2024年11月展开为期三周的最新调查,合共访问5863名香港成年市民。前两次调查分别在上述金融事件发生前(2023年4月/5月)以及不久后(2023年9月/10月)进行。
研究团队表示,此次调查显示公众对持有虚拟资产的兴趣已回复至与首次调查相近的水平,反映该金融事件的负面影响已减弱,公众对持有虚拟资产的兴趣有所回升。在三次调查中,均有不低于40%的受访者对于未来会否持有虚拟资产持观望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若加密货币交易所受到监管,受访者使用意愿将显著提升。其中,认为受监管平台存款更安全的受访者比例,较无监管平台高出两成。三次调查均显示比特币(Bitcoin)较其他类型的虚拟资产更受欢迎。根据最新的调查,81%的受访者有兴趣持有比特币,较首次调查增加7个百分点。此外,受访者对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兴趣减弱,较首次调查下降11个百分点,反映投资者偏好已从投机性数字收藏品转移至其他领域。
调查亦探讨公众对代币化货币的认知与看法,包括对其监管和应用的意见。
结果显示,公众对代币化货币的认知有待提升,许多受访者表示对央行数码货币(CBDC)(72%)、数码港元(e-HKD)(65%)、稳定币(61%)及代币化存款(81%)缺乏认知。然而,约34%受访者支持在适当监管下,允许私营部门发行稳定币或代币化存款。此外,过半数(52%)受访者认同代币化存款应与传统银行存款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和保障。
对于这次调查,科大资讯系统讲座教授谭嘉因教授表示:“香港正在积极推动虚拟资产行业,力求在监管与市场创新之间取得平衡。透过汇集并分析公众对虚拟资产相关议题的意见,包括投资经验、动机和对监管保障的看法,我们期望此次最新调查能为香港打造强大的虚拟资产行业提供重要参考。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部分,虚拟资产领域需要更多教育项目,以提升公众对其发展机遇与潜在风险的认知及了解。”
科大研究团队就促进虚拟资产行业发展提出了简化交易流程、增强互通性、增强安全性和私隐保障、加强监管框架及加强教育提升认知的5项建议。其中就安全性和隐私上,研究团队指出应实施严格的安全措施并落实数据隐私标准,以保障用户,从而建立公众对数字金融交易的信任。
据了解,虚拟资产(Virtual asset)指以数字形式来表达价值并可以用于交易或转移的资产。虚拟资产包括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以及非同质化代币,非同质化代币通常代表数字艺术品或其他数字或实物资产,属于独特的虚拟资产类型;而代币化货币(Tokenized money)是指以数字形式代表法定货币或有价商品的特定虚拟资产,具备价值储存与交换媒介功能。其例子包括由中央银行发行的零售及批发层面中央银行数码货币,以及旨在维持特定资产价格稳定的稳定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