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31日电 香港发布的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去年内地过夜旅客人均消费为4958元(港币,下同),其中在港购物消费跌18.3%、娱乐消费则逆市增长61.3%。有经济学者认为,数据反映香港举办体育赛事及演唱会等盛事,对旅客具备一定吸引力;有旅游界人士表示,香港零售商要提供良好的顾客服务,才能留住内地客在港消费。
香港旅发局发布“访港旅客入境旅游相关的消费报告”,显示去年整体过夜旅客人均消费5490元,按年下降20.9%,当中内地旅客人均消费按年跌23.7%至4958元。从旅客消费模式来看,内地过夜旅客购物消费下降18.3%至321亿元,但在娱乐方面的消费大幅增长61.3%至41.9亿元。数据反映内地客来港较注重玩乐体验,包括到访主题乐园及看演唱会等。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香港的演唱会及体育赛事数目多、国际化且气氛浓厚,包括刚刚结束的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三日赛事共吸引超过11万名香港及海外观众参与;英国乐队Coldplay亦将于4月在启德体育园主场馆举行巡回演唱会。主题乐园吸客则因其特色鲜明、旅客分流也做得较好,比如坐拥6只大熊猫的香港海洋公园常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探访国宝,香港迪士尼乐园的烟花表演也被不少人视为必看行程。
至于内地客在港购物消费下降,经济学者李兆波分析,购物活动有替代品,比如旅客可网购心仪物品,加上港元汇率偏强,内地客未必一定要在香港购物。他预计,今年内地客在港的消费情况与去年相若。
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则认为,香港商品有品质保证,对内地客来说,在港购物仍有吸引力。提到内地客现时对化妆品、保建品及药品有较大兴趣,香港零售商要提供良好的顾客服务,才能留住内地客在港消费。
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强调,内地旅客消费模式改变已成事实,举例旅客可在海南岛或其他地方购买奢侈品,料访港旅客消费力不会回到疫情前水平。对于港元汇率强或影响旅客在港购物,邵家辉表示,外围因素很难控制,强调港商要做独特的产品才能吸引旅客购物。
为与其他购物、旅游圣地形成差异性,香港近年力推盛事经济,力争成为“盛事之都”。
特区政府早前公布2025年上半年香港盛事年表,显示今年上半年至少有93项盛事,当中 “文化、艺术及创意”活动占比最多达30项、会议展览26项、体育项目15项、节日庆典、汇演嘉年华12项,以及金融经济创科相关有10项。
93项盛事料吸引84万名旅客参与,较去年同期约55万名旅客按年增幅逾5成。料可为港带来约33亿港元消费额及18亿港元经济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4成及3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