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坚定响亮的宣告,表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
这个春天,暖风劲吹,沁人心扉。扩大开放的动人乐章再次在神州大地上奏响!
3月23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李强总理、国家副主席韩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分别会见了来华参加年会的多名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代表750多人出席了论坛。
3月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发表主旨演讲,多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企业代表等1500多人出席了开幕大会。丁薛祥分别会见了来华出席论坛的老挝总理宋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副总统帕利克、蒙古国第一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长冈图木尔、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斯克利亚尔、印尼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统筹部长阿古斯、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长兰热尔等嘉宾。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大会;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李家超会后表示:“感到十分鼓舞!”
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张开热情的臂膀拥抱世界,以前所未有的自信推进高水平开放,这是在历史前进的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发展!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国家扩大开放的大潮中必将大有作为!
中国开放的底气更充足
2018年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主席深刻阐明了开放对于中国、对于世界的重要意义。
李强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主旨演讲中讲到了“三个视角”:一是从“春节经济”来看中国的发展活力;二是从全国两会来读中国的经济政策;三是从国际变局来思考世界发展进步的人间正道。
丁薛祥副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主旨演讲中,就中国经济走势分享了“三点看法”: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中国经济向“新”而行,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李强总理的“三个视角”和丁薛祥副总理的“三点看法”,充分展现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自信和底气。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确定性给世界注入正能量。
中国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于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当今世界,市场已经成为稀缺资源,谁占有庞大市场,谁就掌握着庞大机遇。正如李强总理所言,今年春节前后,中国经济涌现出一批现象级的亮点。以电影、冰雪、文旅等为代表的消费异常火爆,以绿色家电、新能源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成为潮流,再次展现出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于经济回升向好。去年,中国经济增长5%,今年中国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既有增长潜力和条件支撑,亦有强而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李强总理表示,中国将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和经济体制改革来实现这一目标,他强调“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中国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于创新活力。正如丁薛祥副总理说,中国经济向“新”而行,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今年春节前后,DeepSeek的横空出世,《哪吒2》的火爆,科技创新异军突起,震惊世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一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造就了一大批“大国重器”;另一方面,初创企业“小成本干大事”,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
超大规模市场,经济态势稳固,创新活力迸发。这正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自信和底气所在!
中国开放的逻辑更清晰
习近平主席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习主席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前瞻思维,深刻揭示中国扩大开放的逻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是两个重要窗口,再次展现了中国开放逻辑的亮点。
丁薛祥副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就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提出“四点建议”:在增进信任中加强团结合作;在开放融通中推动经济全球化;在互利共赢中促进繁荣;及在和平共处中守护安宁稳定。
“四点建议”既有经济发展,又有安全合作;既涉及到“利”,又涉及到“义”,充分体现了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的开放路径越来越清晰──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主动开放。近年来,中国逐步扩大外国公民来华免签的范围,如今,中国已对38个国家的公民来华单方面免签。这种单向开放的主动做法,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是少有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共赢开放。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公平开放。丁薛祥副总理讲到“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通过推进制度型开放,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市场主体,均能享受到公平待遇。
主动、共赢、公平,就是要让开放成为常态,让中国经济的大海充满生机,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让世界共享发展红利。
中国开放的举措更务实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
面对某些国家挥舞关税大棒、四处制裁他国的做法,中国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分别会见来华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的英国太古集团行政总裁施铭伦和瑞士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万思瀚时表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当中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会见苹果、辉瑞、博枫、美敦力、万事达卡、礼来制药、嘉吉、康宁等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时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人们留意到,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节奏快、措施实。前天(26日)又一新政出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支持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其中提到“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的一系列措施,为外籍人员来华提供诸多便利,包括优化外籍人员入境通关手续、优化移动支付服务、设立外籍人员服务热线,等等。
香港越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越要稳着步伐向前迈进。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前,李家超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会面,就加强香港特区政府和粮农组织的合作交流意见。李家超表示,加强与亚洲国家携手探索经济多元合作发展之路,共创美好未来,为国家以至亚洲经济发展和区域稳定性作出贡献。
国家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香港扩大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歇。前天(26日),由特区政府财库局与投资推广署合办的“裕泽香江”高峰论坛圆满收官。论坛成功向参与的约360位家族办公室决策人、领导者和业界先驱,展示香港在创新、投资和跨文化合作方面的蓬勃发展,以及作为东西方桥梁无与比拟的优势。财库局局长许正宇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致力循『建立、学习和贡献』三大方向,协助家办和业界,善用香港独特的生态圈,创造可持续的影响力。”
这个春天,中国扩大开放的乐章催人奋进!香港将以“破局”思维推进改革、助力国家开放!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屠海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