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17日电 香港报章3月17日就东江水供港60周年、香港AI应用普及、抢人才及小学收生等相关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东江对港输水路线 图源:香港水务署
《大公报》发表社评:饮水思源有担当 背靠祖国谋发展
60年前,在港人面临最严峻的饮水问题时,中央果断出手,东江之水自此越山而来,香港彻底告别了“制水”时代。60年来,清澈的东江水静静流淌,见证着狮子山下万家灯火的璀璨,见证着从未变过的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更见证着中央对港人的无私关爱。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国家是香港最强大的依靠,中央是香港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后盾,面对复杂变幻的国际政经形势,香港唯有坚定与国家站在一起,担当起应有的责任,才能战胜挑战、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文汇报》发表社评:普及AI应用 加速经济升级转型
香港必须在AI发展大潮中积极作为、把握机遇,切实做到让AI成为驱动本港产业升级转型的强劲引擎。2022年特区政府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当中包含AI的发展蓝图,如今AI发展的情况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特区政府必须尽快制订“人工智能+”的具体落实策略,推动教育、医疗、交通和建筑等行业更广泛应用AI,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研发,开发更多贴近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加强教育推广,培养具备前沿科技素养的新一代人才,吸引更多国际一流AI企业落户香港,打造以AI带动创新蓬勃发展的生态圈,助力香港发展成为AI高地。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竞逐新赛道 抢才不能输
创科是香港全力竞逐的新产业、新赛道,绝对不能输;考虑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所以抢才育才首先就不能输。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于网志提出,除了汇聚海内外的高才专才优才来港发展,同样重要的是大力培养本地年轻人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要透过更好结合教育、科技与人才培育来增强人才基础。换言之,创科赛道上要赢,必须先赢人才赛道。
《星岛日报》发表社评:有序减校应对学童减少 缩班救校有违学生利益
香港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持续,令适龄学童不断减少。当中中小学学生人数过去十年累计减少约10万人,减幅高达14%,但同期的中小学学校数目却未见回落,在部分新发展区还在不断增建新校。僧多粥少之下,自然导致越来越多学校面对收生不足以至“杀校”危机。
有序减校已事在必行,当局现时的首要工作,是照顾好受影响的学生、家长的教育需求和情绪,确保相关的关校、合并和转校安排畅顺,过程中尽可能取得各个办学团体及教育界人士的配合和支持,但务必要谨记学生的利益,永远重于教师的就业利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