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熊兴:上任首日“掀桌子”,世界再次迎来“特朗普冲击波”
创始人
2025-01-23 11:51:32
0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再度重返执政。此前各方都在猜测,二度入主白宫的特朗普是更加疯狂,还是开始变得有些理性或者有所收敛。虽然有人会用“特不靠谱”来戏称他,但对特朗普而言,根据他胜选后的言行来看,其最大的确定性依然就是不确定,即继续不按常理出牌。

特朗普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1.

在胜选后,特朗普已经通过社交媒体和各种舆论在关税、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加拿大等多个议题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并持续引发争议。在上任前夕,特朗普在华盛顿举行了一场集会,表达了他执政后要进行“整改”的目标,包括处理边境安全、能源、联邦政府开支、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TikTok、“多元化、公平与包容”政策等。20日上任后,特朗普就一口气签署了数十条总统令,开始“毁约”和“退群”,这也创下了美国总统就职当日签署最多总统行政令的纪录。

这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包括美国南部进入紧急状态,驱逐非法移民,终止非法移民或持有临时签证人员在美出生子女的“出生公民权”,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取消拜登执政期间将古巴移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的决定,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等。按照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上的表述,此番他再次卷土重来,是为了继续完成“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使命,俨然是拯救美国于水火之中的“解放者”。

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特朗普签署这一系列总统令的地点,并不是在白宫的办公室,而是在华盛顿的一个体育馆内,似乎显示他迫不及待就要推行自己的行政令。在众多镜头下,这种“批发式”的签署,本身就是一种表演。在这些总统令中,基本上拜登政府支持的,特朗普都表示反对,而拜登政府时期签署的一些法案,特朗普恐怕都要推翻。对特朗普来说,这既是兑现他竞选时期的承诺,显示他“有信誉”,不像有些传统政治人物,只是开空头支票;同时也有要一解心中恶气的意思,显示他与刚卸任的拜登和民主党在政见上的重大分歧,为自己任期内的施政方向定调。

2.

经历了第一任期后,人们对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所表达的未来施政很多恐怕并不意外,但特朗普这轮“冲击波”的影响也不小。2020年那次美国总统大选前夕,美国著名学者,同时也曾在美国政府担任过助理国务卿和助理国防部长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媒体上发表题为《特朗普是世界政治的转捩点吗》一文。当时作者言道,“11月3日后,人们将知道,特朗普担任总统,是美国在全世界作用的重大转捩点,还是无足轻重的历史偶然。”而特朗普及其所代表的共和党保守派在2024年大选中以较大优势获胜,意味著美国从冷战结束30年来以成为“全球化领导者”为己任的立场后撤,全面转向传统化、保守化和民粹化。这种变化既是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传统的回归,同时又与特朗普所具有的交易型性格有关系。  

特朗普的政见与拜登为代表的民主党所长期秉持的新自由主义和意识形态优先的政见和立场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极端,这也意味著未来美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互动将会呈现出明显的利益博弈的态势,未来国际局势或又被搅得天翻地覆。可以预见,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在施政领域上将追求更加明确的利益交换,所谓“有战术无大战略”。他将让美国继续从全球化进程中后撤,摆脱美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以自身实力为筹码换取现实利益,在短期内减少美国在外交、安全和经贸方面的成本支出。简言之,即“毫不利人,专门利己”。

3.

同时,特朗普的“二次退群潮”已是箭在弦上。在他的第一任期里,美国总共宣布退出12个国际组织和条约,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界卫生组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协定》、《全球移民协定》、《中导条约》等,这次“退群”的规模恐怕比上次还要大。同时,特朗普在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问题上的表态和做法,似乎还表现出一种扩张主义倾向,这势必将引发国际社会的又一番风波,此番“特朗普冲击波”的冲击强度有可能会高于上一次。

而一份特朗普上任前的民调显示,对于再次执政的特朗普政府,美国民众对其政策的支持度高于对特朗普本人的支持度。这说明,表面上,特朗普的一些看似极端和蛮横的政策,似乎“顺应”了美国的“民意”,反映了美国内部的“思变”。但这何尝又不是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社会分裂的反映。这些自私自利和短视的行为彻底撕下了美国长期以来在国际社会上的伪装,也暴露了美国这个国家的本质。

事实上,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结束后,不少理性的观察者经过评估后就认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发动的与其他国家的一系列争端和摩擦,以及一些自私自利的做法,至多只是让美国在短期内似乎赢了。但实际上只要把时间线稍微拉长就会看到,这些做法不仅没有达到其预期效果,甚至更多地使美国自身也受到损失。而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在国际社会中横冲直撞和动辄“退群”的表现,对美国的所谓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现在,迎接特朗普第二轮“冲击波”,世界准备好了吗?

(本文作者为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助理熊兴,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