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2月26日电 题:香港住屋问题的“答案”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
提起香港的住屋,㓥房等情况多年来始终给人留下“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的印象。回顾今年,香港住屋条件有所改善了吗?特区政府已“给出了很多答案”。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兴建公营房屋的需求怎样解决?置业阶梯中间的部分弱了,如何加强?社会和经济环境变化,怎样灵活应对?来港人才住屋需求增,和本地居民的需求如何衔接……这一件件,都是香港住屋问题面临的困境。
如今,香港正一点点向住屋问题给出“答案”。回首来路时,才发现已不知不觉走了很远。
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房屋要“持续提速、提量、提质、提效”。香港以实际政策向目标迈进。未来5年,香港的目标是兴建18.9万个公屋单位,较约两年半前大幅增加了80%。
据施政报告内容,房委会亦正检视未来十年中后期落成的公营房屋项目,目标是把公屋和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由现时的七比三逐步调整至六比四。
同时,香港还快速通过立法会、快速兴建“简约公屋”。这种公屋采用“组装合成”的方法,较长远公屋的“快速”更压缩了时间。自李家超提出构思以来,香港两年多已落成了首批2100个单位。
展望未来,首批约2100个单位的简约公屋,将在明年首季落成入伙;明年全年,将共落成约9500个单位,2027至28年度前,会落成全部约30000个单位。
李家超上任时,还提出“提前上楼计划”,至今已为超过2000个家庭提前5至9个月上楼,为受惠者节省近5000万港元租金开支。此外,在2027至28年度及之前,将共有另外约一万个单位可提早上楼。
而为了纾缓有迫切住屋需要市民的压力,香港也有“过渡性房屋”,为长期轮候公屋3年或以上,及居住环境恶劣的基层市民提供适切环境。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向中通社记者分享数据指,局方目前有近1.8万个过渡性房屋单位,以供大家选择。
此外,大量公营房屋出现后,也为香港提供了处理恶劣㓥房的机会,李家超提出的“简朴房”概念应运而生。符合相关标准的㓥房可申请登记为“简朴房”,改善恶劣居住环境。今年12月2日至2025年2月10日期间,特区政府就“简朴房”规管制度的建议方案进行持份者咨询,目前仍在进行及完善。
在何永贤看来,㓥房市场有其存在的需要性,要改善的是环境恶劣的㓥房,为“简朴房”制定最低标准。窗户、高度、卫生、面积等,都有要求。该政策亦是香港“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所进行努力所取得成果的一部分。
同时,香港亦正进一步完善置业阶梯,回应市民置业需求。采取的措施包括调整公屋和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增加屡次向隅者(连续申请未能成功购买的申请者)购买资助出售单位机会;加速公屋单位流转等。何永贤说,自己刚上任时,当时的社会一讲起房屋,永远都跟著一堆问题;现在已有很多答案。
未来十年,香港的目标是提供30.8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特区政府亦有信心向这个目标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