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2月19日电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校长及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李子建教授,获香港大学(港大)教育学院邀请,于12月13日出席“香港教育的未来”论坛并发表演讲,分享他对教育未来的见解。
论坛由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博士及港大校长张翔教授主礼,约200名教育工作者、学生及社区人士出席。
李教授以“香港教育的未来:个人思考”为题演讲,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分享其见解。他首先以提问开场,邀请观众思考我们究竟在探讨“一个未来”还是“多元未来”,并将演讲内容划分为几个主题。
港教大提供图片
李教授表示“未来教育”的核心是“未来教育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他首先介绍教大心理学系教授杨少诗教授研发的互动学习社交机械人,以及播放教大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教授宋燕捷教授为他制作的“数码李子建”片段。
他笑称“数码李子建”精通多种语言,并指出另一个“他”在资料库方面的优势,从而呼吁大家反思教师能提供甚么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独特价值,又建议教育工作者、学生、企业和社区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及透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谈到“未来学生”,他认为教育除了学术外,亦应该装备学生成为具生产力的公民、支持他们达成个人目标及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他随后介绍教大推出的“新六艺”课程,如何令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和历史,同时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和价值观,以满足现代社会以及国家的需求。
李教授随后探讨人口变化和地缘动态如何影响全球教育、就业及“未来劳动力”。他表示教大致力培育才德兼备的“未来人才”,人才包括通才、专才、创才,但不论是哪种人才,均须具备专业操守、爱国情怀、守正创新及尊重多元文化的美德。
李教授总结时强调,优质的教育须符合多元标准,除了学术标准,亦应为社会带来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
港教大提供图片
之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教授及系主任张志强教授进行分享,他指出实证为本的教育研究,对教育改革以至香港教育的未来至关重要。港大教育学院院长及讲座教授杨锐教授,则针对香港教育的现况与理想之间的关键差距作出分析。
演讲结束后,在港大教育学院荣休教授程介明教授主持下,李教授、张教授及杨教授展开深入讨论。他们认为教育工作者应互相交流合作,以人文价值为本,谨慎地运用创新技术,以满足下一代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