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27日电(记者 崔隽)26日下午,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五级火警。从香港消防处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大埔火灾已造成44人遇难,其中包括一名殉职消防员,另有45人受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本次火灾,目前首要工作是扑灭火情及救助伤者。现场火情已经基本受控。
“从昨天下午开始陆续关注到相关消息,但没想到火会烧得这么大。研究这么多年火灾,出现这种情况也非常意外。”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智慧消防与城市韧性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鑫炎接受香港新闻网采访时说。在他看来,此次火灾失控原因可能并非建筑内部问题,而在于包裹楼体的竹棚、塑料网等外部易燃物与天气干燥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他坦言,此类立体火灾全球消防界都难有效遏制,这场悲剧需引起全社会反思。

11月27日早上,香港大埔宏福苑五级火焚烧十多个小时后,仍未救熄。(香港中通社 陈奕启 摄)
火灾:“火势远远突破现有消防救援和应急响应能力”
香港新闻网:为何此次火势蔓延如此之快?哪些因素促成了火势凶猛?
黄鑫炎:从现场路人视频可以看到,这个火可能在一分钟之内就从低层直接蔓延到了非常高的位置,速度非常快。虽然消防员5分钟之内就已赶到,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阻止火的蔓延了。整栋楼和周边建筑都烧著了,火势已远远突破现有消防救援和应急响应能力。
如果大家看一下平面图,会发现这里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香港公屋设计,十字形交叉的地方是狭窄的光井。从视频里看,最初著火的地方很可能就在光井的位置,只要一点著就会形成“烟囱效应”。热烟在狭小且垂直的空间中快速上升,把下面的冷空气也吸进来,火势很快从底部蹿升到顶部。
此次火灾属于建筑外墙火灾。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筑外面存在可燃物,一个是竹棚,一个是塑料网。最近香港天气还非常干燥,所以发生点火概率高,同时竹子也变得干燥,更加易燃。
总体而言,此次火灾不是建筑本身的问题,其消防设计没有任何问题。40多年里也没发生任何重大火灾。恰恰是在翻新维修的时候,在外面装了可燃材料才导致了火灾。最开始发生火灾应该只是在一栋楼,但楼与楼的间距本身比较小,且楼外都包了脚手架,进一步减少了楼间距,增加了其他楼被点著的风险,火可能是通过“飞火”的颗粒飞到其他楼上点著的。
香港新闻网:对于竹制棚架的使用,目前争议和讨论很多。竹棚本身是否符合建筑标准?另外香港警方也提到,另有一座未波及的大厦每层电梯大堂窗外都有发泡胶包封,易燃且可能加速火势蔓延,您怎么看这个细节?
黄鑫炎:目前使用竹棚是符合香港建筑标准的。虽然香港政府近几年已经开始要求逐渐使用钢的脚手架来替代,但现在依然有竹棚使用惯例和规范,也即理论上仍可使用。
其实对于使用竹棚,过去几十年一直都在争论。每年都有相关的火灾,包括上个月在中环就有一场竹脚手架引发的火灾,包括两年前海员之家大厦也是脚手架点著,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火灾类型。
发泡胶包封也许是装修中临时使用的手段。根据香港建筑消防条例,建筑外墙不可以使用任何可燃物。竹棚不属于建筑的一部分,相当于它绕开了建筑条例,但将可燃的保温材料涂到外墙上确实是违规的。
救援:“人的资源比车的资源更重要”
香港新闻网:面对这样的大火,一般灭火救援策略是什么?除了消防水枪,无人机灭火和申请深圳消防力量支援,这些方法可行吗?
黄鑫炎:在日常培训和过往火灾救援中,消防队员基本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说全世界的消防员都不可能抑制这种级别的火灾蔓延。而且由于防护网的遮盖,从外面很难判断里面的燃烧情况,给扑救增加了难度。这次非常像2017年伦敦格伦菲尔大厦火灾,以及很多年前的北京央视北配楼和上海静安大火,其实都是无法人为扑灭的。
因为是高楼,所以消防水枪水柱根本达不到顶层,最多 只能到中间段。但很多时候使用消防水枪喷水,是在给建筑降温,防止建筑发生坍塌,不单纯是灭火。因为此时灭火也可能存在很大风险——如果你对著某个著火的房间冲水,可能会把房间里的烟气和火进一步推向建筑内部,影响内部人员疏散。
目前无人机灭火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实际应用基本不太可能,而且火这么大,外面也被脚手架阻挡,新技术可能不太适用。
对于深圳消防力量支援,如果大家看现场照片,会看到著火区域外已经停了一两百辆消防车,再多的车开进去意义并不是很大。我觉得这时更重要的是人员的替换。火灭不掉的情况下,关键还是要救人。消防员进火场待一个小时体力就耗尽了,需要大量人员轮班,所以人的资源比车的资源更重要。
目前还有两百多人失联,且老人占比非常高,因此搜救任务仍是首要。建筑内部可燃物在燃烧殆尽,但可能有一些残留的“阴燃”,还会释放出毒气,所以环境还不是绝对安全。消防员要穿全套防护设备进去搜救,同时处理零星的火。
反思:“唤起全社会的思考,而不是单纯问责”
香港新闻网:此次火灾暴露哪些城市和社区治理问题?如何防范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黄鑫炎:其实大部分消防问题本质是管理问题。技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只靠技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现有消防体系其实已非常完善,但像这种外墙使用可燃物、翻新时里面还住人的情况,就比较危险。我相信不管是香港也好,内地也好,以后仍要进行大量建筑翻新工程,都需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个人并不是反对竹棚的使用,装空调、换玻璃搭个棚,没什么问题。但把竹棚铺架在整个楼体上,此类极端情况我觉得应该要禁止。
对于这种严重火灾的事故调查,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这不是单纯的事故认定,本质上是唤起全社会的思考,而不是单纯问责。为什么类似的火灾之前出现多次,甚至几乎每年出现?在一定要使用竹制脚手架的情况下,该如何保证消防安全?为什么一个社区内所有楼要同时翻新?……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都值得社会各界反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