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出现“抢房潮” 有人大打出手
【越南出现“抢房潮” 有人大打出手】11月26日,据报道,越南房价持续飙升,河内等地区平均每平方米高达75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1万元),部分房地产开盘时现场出现哄抢,居民蜂拥而至,大打出手。河内公寓均价已飙升至7500万越南盾/平方米(约合人民币2.1万元),胡志明市核心区新盘价格突破4万元/平方米,过去五年全国房价累计上涨59%,远超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越南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主席阮文定近日指出,当前越南房价持续攀升,令"安居梦"对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愈发遥不可及。这种压力不仅波及普通收入群体,更使中等及高收入阶层也深陷住房困境。表面繁荣的"抢房热潮"背后,实则潜藏着多重结构性危机,其发展轨迹与十年前中国楼市的扩张路径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从发展阶段来看,越南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期。2025年数据显示,其城市化率仅达38%,显著低于中国(65%)和泰国(52%)的同期水平,而每年新增城市人口规模却突破150万。在人口结构方面,全国1.03亿人口中,35岁以下青年群体占比超过60%,新兴中产阶层规模已突破3000万人。这种人口红利与城市化进程的叠加效应,使得河内、胡志明市等核心城市成为人口集聚的"强磁场",但住房供需矛盾也随之加剧——当前核心城市住房缺口高达数百万套。
越南房地产经纪人协会(VARS)的最新统计揭示了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2025年上半年河内市场新增1.2万套公寓供应中,60%为单价超8000万越南盾/平方米的高端项目,而刚需群体能够承受的30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85万元)以下房源占比不足15%。这种供需错配现象,不仅加剧了住房市场的结构性失衡,更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民生保障与市场发展的深层矛盾。
越南法律限制每个项目最多30%房源可售给外国人,但外资仍通过“本地代持”“影子公司”等方式涌入。2024年胡志明市外资购房占比达42%,中国投资者占比超30%。越南房企多“高杠杆+预售制”,第二大房企Novaland 45亿美元债务违约爆雷。胡志明市新房75%为高端公寓,经济适用房稀缺,结构畸形。越南央行宽松货币政策致CPI涨8.6%,美元走强使越南盾贬值12%,推高进口建材成本。河内公寓成本占比高,“成本推动型”涨价,房价与居民收入比23:1,远超国际警戒线。
越南的疯狂,与2016-2020年的中国楼市如出一辙。彼时,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十年翻五倍,深圳均价突破10万元/平方米,杭州、合肥等城市出现“万人摇号”抢房盛况。2017年南京河西某楼盘开盘,9000人抢购3000套房源,中签率不足3%;2020年深圳华润城四期开盘,5000人抢购1171套房,冻资超339亿元。
泡沫破裂的三大信号!第一,政策转向:2020年“三道红线”政策出台,房企融资渠道被掐断,恒大、融创等巨头陆续爆雷。第二,需求断层:2021年法拍房数量激增至79.6万套,同比上涨36.7%,断供潮显现。第三,价格崩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二手房价同比下跌4.4%,广州跌幅达6.4%;二三线城市跌幅更大,部分城市房价较峰值腰斩。河内当前房价涨幅(2024年同比+47%)与2020年的中国合肥(同比+46%)高度相似,而合肥房价已在2021年后暴跌35%。
尽管越南政府已出台“国家住房基金”、鼓励企业开发平价住宅等措施,但专家警告,三大风险难以化解。第一,经济基本面脆弱:越南GDP仅4763亿美元,人均收入不足中国1/3,难以支撑高端化市场;第二,金融体系风险:房企平均负债率超80%,银行不良贷款率隐性攀升;第三,人口红利消退:越南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8,低于人口替代率,未来需求或将萎缩。
VARS主席阮文定坦言:“当前市场已出现‘结构性崩盘’迹象——高端项目滞销(去化率仅15%),而刚需群体被彻底挤出。”这场“抢房潮”,或许正是越南楼市泡沫破裂前的最后狂欢。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当越南购房者为抢一套公寓大打出手时,他们或许正在重蹈中国十年前的覆辙。对于投资者而言,警惕“概念炒作”和“政策套利”的陷阱;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将是决定越南楼市命运的关键。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中国用血泪换来的教训,值得所有新兴市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