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26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26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在过去12个月获安排入住公屋或简约公屋的一般申请者公屋综合轮候时间维持5.1年,保持自2018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值得关注的是,曾被视为“排队大军”的非长者一人申请数量大幅下降,较高峰期减少约40%,反映轮候队伍正明显缩短。

香港中通社图片
数据显示,与本届政府上任前6.1年的高位相比,轮候时间缩短整整一年。回顾今年以来,房屋局多管齐下缩短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包括收紧公屋富户政策、优化编配机制,加快公屋流转;推出多个简约公屋项目,快速改善居住在不适切居所人士的生活环境;亦透过多种技术加快兴建,包括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以及运用建筑资讯模型(BIM)和建筑机械人等科技来提升施工效率。
今年第三季,房屋局成功安排约7900个一般申请者入住传统公屋或简约公屋,包括约1600个新落成的公屋单位、约4000个公屋回收单位,以及约2300个简约公屋单位。
另一方面,自首个简约公屋项目在今年首季开始编配入住以来,获安排入住简约公屋的一般申请者的轮候时间平均仅为3.1年,大大缩短整体公屋轮候时间。首个位于市区的牛头角彩兴路简约公屋项目在今年9月初全面入伙,约七成原先居住在不适切住房。
随著各个公屋及简约公屋项目陆续落成,公屋综合轮候时间逐步下降,公屋申请者可更快获编配到适切居所,大幅减轻租金负担,开始累积储蓄。房屋局预计,今年共有约9500个单位陆续落成入伙,逐步迈向在2027/28年度前完成兴建约30000个简约公屋单位的目标。
轮候公屋的申请者数目亦进一步下降,截至9月底,约有111600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85700宗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与最高位的156400宗及143700宗比较,分别大幅下降约30%及40%。
非长者一人申请公屋之所以是“排队大军”,主因是每年可供配给的单位数量少,且实施配额及计分制,申请者必须年纪够大、分数够高才有较大机会上楼。为应对此问题,特区政府鼓励青年置业,并提供额外抽签机会给年轻家庭和单身人士申请资助出售单位。
今年施政报告提出,2026/27年度起的五年,总体公营房屋建屋量将达189000个单位,较本届政府上任时增加约80%。房屋局表示,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在2026/27年度回落至4.5年的目标不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