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市越位 美国越顶
【高市越位 美国越顶】国际政治舞台近日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外交戏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 24 小时内先后与中国领导人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通电话,细微的外交信号令东京政府倍感失落。这场被学者称为 “越顶外交” 2.0 版的事件,重现了 1972 年尼克松未通知日本就访华的历史场景,日本外交界为此哗然。
2025 年 11 月下旬,美国总统特朗普展开了一系列电话外交。他先后与中国领导人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通了电话,两个电话仅相隔 24 小时,但美方的态度和反应却截然不同。更让日本舆论哗然的是,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此次通话是 “美方发起”,彻底击碎了日方所谓 “中方主动” 的自我安慰。特朗普先北京后东京的通话顺序,精准复刻了 1972 年尼克松绕开日本径直访华的历史轨迹。日本 NHK 电视台民调显示,72% 受访者认为这暴露了日美同盟的不平等性,外交序曲中暗藏的玄机已让日方陷入被动。
“越顶外交” 2.0 版的重现,成为日本遭遇的第一重沮丧。尽管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极力挽回颜面,透露是特朗普主动致电,还称对方表示 “他与我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希望我随时都可以给他打电话”,但这番表述更像是苍白的客套。国际关系的残酷在于,自我定位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幻象。回溯历史,日本佐藤政府当年紧跟美国反华步伐,却猝不及防地迎来尼克松秘密访华的冲击,最终导致佐藤内阁垮台,田中角荣上台后紧急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如今相似的剧情再度上演,让高市政府陷入措手不及的尴尬。
特朗普的异常沉默,则构成了第二重更具杀伤力的沮丧。这位向来惯用社交媒体制造声势、放大外交互动的总统,在与高市早苗通话后竟反常地一言不发。当路透社记者追问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对此事的看法时,茂木只能尴尬搪塞 “从未有总统能回应所有问题”。这种刻意的冷处理,与特朗普打完中美元首电话后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 —— 彼时他立刻兴高采烈地发推,盛赞中美关系 “非常稳固”,还高调宣布已在准备明年 4 月的访华行程,一冷一热间的态度差异刺痛了日方神经。
压力传导下的失语,成为压在日方身上的第三重沮丧。面对外界对通话内容的追问,高市早苗始终闪烁其词,在反复强调特朗普 “欢迎随时致电” 的客套话后,最终只能无奈承认 “至于会谈内容,因为这是外交,详细情况请允许我保留”。外界分析普遍认为,特朗普在通话中极可能明确要求日方在台湾问题上保持克制。这一推测可从新华社对中美元首电话的报道中找到佐证:中国领导人明确阐明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而特朗普则回应称 “理解台湾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美方态度的倾向性已十分清晰。
特朗普的外交逻辑,本质上是利益优先的战略清醒。当前美国政府最核心的关切是斡旋俄乌冲突,这直接关系到特朗普的政治遗产及诺贝尔和平奖的潜在前景,中日争端若持续升级,势必干扰这一核心议程。同时,中美农产品贸易更是特朗普的重点政绩工程,此前他已公开要求贸易代表贝森特推动中国加大大豆采购力度。在这样的利益权衡下,抑制日本的挑衅言行成为美方的理性选择。此外,历史认知的差异也影响了美方态度,特朗普在中美元首通话中特别提及 “中美曾并肩抗击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这番表述透露出美方对日本右翼倾向的潜在戒心。
而中国的战略定力,则源于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道义高度。2025 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日本作为战败国却妄图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这让中国天然占据道义制高点。王毅外长明确指出,中方的反制措施既是维护国家主权,也是捍卫用鲜血换来的战后成果。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立场拥有坚如磐石的法理基础: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中白纸黑字写明日本必须遵守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 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规定,日本政府在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中也明确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高市早苗的言行显然构成了对国际承诺的公然违背。
当特朗普挂断越洋电话,当高市早苗在记者面前语塞,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再次清晰显现。靠投机取巧永远换不来真正尊重,只有恪守国际规则才能赢得立足之地。高市早苗的外交挫折,恰恰印证了 “失道寡助” 的千年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