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财长:特朗普明年或两次访华
【美财长:特朗普明年或两次访华】当地时间11月2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接受采访表示,中美关系处于良好状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贝森特还透露,特朗普除了明年4月访华外,还可能出席2026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2025年4月9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正式落地,在全球金融市场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剧烈的股市震荡,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瞩目。在“对等关税”生效前夕,市场就已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氛围。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明确表示,“对等关税”将于9日生效,且特朗普总统与其他国家就关税问题的谈判没有具体时间表,近期也不会实施关税豁免。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市场的恐慌情绪。美股三大指数当日高开后迅速跳水,道指盘中高位狂泻超2000点,标普500指数抹平超4%涨幅转跌,早盘涨超4%的纳指也收跌超2%。科技巨头们损失惨重,苹果股价一度较日高跌11%,最终收跌5%;英伟达早盘涨超8%,收跌超1%;特斯拉早盘涨超7%,收跌近5%。中概股指数更是连续两日收跌超5%,阿里巴巴跌超6%。4月9日,美股的跌势并未停止。道指跌0.84%,收于37645.59点;纳指下跌2.15%,报收15267.91点;标普500指数下跌1.57%,收于4982.77点。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特斯拉下跌4.9%,亚马逊下跌2.62%,英伟达下跌1.37%,苹果下跌4.98%。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收跌4.95%,热门中概股如拼多多跌6.03%、百度跌3.64%、理想汽车跌8%、哔哩哔哩跌4.74%,阿里巴巴跌6.26%。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冲击美股,影响波及全球股市,4月3日以来全球股市市值缩水超10万亿美元,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市值蒸发约1.65万亿美元。亚洲股市4月7日早盘大跌,A股多指数重挫,超5200只个股下跌。欧洲股市短暂反弹后也受拖累,此前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已对其造成压力。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之所以引发如此剧烈的股市震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美国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种单边主义行为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贸易保护主义会导致全球贸易量下降,企业面临更高的贸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预期和投资决策,进而对股市造成负面影响。
2.供应链受阻
美国加征关税将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企业依赖全球供应链进行生产和销售,关税的增加将导致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产品价格上升。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还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滑,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例如,日本车企35%的零部件依赖中国生产,加税将导致成本激增和产能停滞;特斯拉计划将上海工厂40%产能转移至墨西哥,以规避关税。
3.投资者信心受挫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引发投资者恐慌,担心贸易战升级冲击全球经济,致企业盈利降、失业率升,纷纷抛售风险资产转投黄金等避险资产,4月7日现货黄金波动超80美元。近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方出台反制措施后,特朗普连发7条推文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强调“美国将比以往更强大”。2025年4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自4月10日起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84%,同步实施出口管制新规。特朗普4月10日凌晨再发7条推文安抚民众。美方激进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两个交易日美股蒸发6万亿美元市值,美联储主席称连锁反应超预期,金融市场波动性达历史高位。这场关税政策引发的蝴蝶效应正拖累全球经济。此外,全球反美情绪发酵,欧盟公布首轮280亿美元对美反制清单,全球主要经济体形成联合抗衡美方单边主义态势。
4月9日,知名国际时政博主玉渊谭天通过独家渠道披露的最新动态,揭开了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后的深层博弈。据其掌握的权威信息显示,美方对华加征关税税率已突破100%的心理防线,而中方则以“奉陪到底”的强硬姿态作出回应。这一表态背后,既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战略定力,更凸显了捍卫自身发展权利的坚定决心。
玉渊谭天在分析文章中指出,消息人士透露中方回应存在两大核心要点。其一,需重点关注“奉陪到底”这一措辞的深层含义。自2月1日美国政府无视国际规则、单方面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已连续实施三轮共计20余项反制措施。这些措施虽属被迫应对,但均严格遵循世贸组织规则框架。从法律层面看,美方加征关税行为明显违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条关于关税约束的强制性义务,而中方依据《对外贸易法》第7条实施反制,程序合法、依据充分。这种“被动性”与“合理性”的辩证统一,恰恰暴露了美式霸权逻辑的荒谬本质——当中国选择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权时,美方却公然退出上诉机构;当中国推动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多边合作时,美方却炮制“脱钩断链”的叙事陷阱。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实则是规则破坏者对规则捍卫者的倒打一耙。
其二,关于中美对话机制的未来走向,需保持清醒认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崔凡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美国政府试图通过一对一双边谈判,利用其经济霸权地位实施“各个击破”的战略。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始终秉持开放态度维护对话渠道,但绝不会接受美方强加的谈判条件。这种不妥协、不退让的立场,既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捍卫,更是向世界传递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关税战的本质是发展权之争,而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权利,绝非美国独享的特权。中国要做的,就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既捍卫自身经济持续企稳向好的发展成果,也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秩序贡献中国智慧。
中方“谈判大门未关”的表态,与“不接受施压式谈判”的立场形成战略张力。数据显示,2023年中欧贸易额突破8400亿美元,东盟连续四年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这证明中国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合作。但这种开放绝非无原则妥协——美国在《通胀削减法案》中设置本土化补贴、在芯片领域组建“芯片四方联盟”等行为,本质上是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多边框架内谈判”的底线,既是对WTO改革议程的维护,也是对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