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看!《狂野时代》部分场超30%观众提前离场 艺术还是烂片?观众直言自己“被诈骗”!!
创始人
2025-11-26 09:04:13
0

  《狂野时代》部分场超30%观众提前

  【《狂野时代》部分场超30%观众提前离场】11月22日,电影《狂野时代》上映,多地影院记录到单场超30%观众提前退场,极端场次(如100人场)放映未结束即走空大半。有网友评价:“我发现看《狂野时代》时把眼睛闭上会很舒服”,随后另一名网友调侃“你那是睡觉!”,据悉,观众反映因“胸闷压抑”“完全看不懂”离场,甚至出现轮流坐按摩椅消磨时间的现象。首日退票率峰值达15%(全天综合6.6%),远高于商业片均值4.8%,相当于每7张票有1张被退回。尽管预售靠易烊千玺粉丝冲高至1.21亿,25岁以下女性贡献超80%,但首日票房未达预期,次日暴跌53%,猫眼预测总票房仅2.07亿,远低于3亿回本线。甚至很多被粉丝“按头安利”的网友不明所以购买电影票后,发现自己简直是“被诈骗”!毕竟用“形式大于内容”形容《狂野时代》,或许都算是温和。这部标榜文艺片的作品,实际上是一场导演沉溺于自我表达、完全无视观众体验的实验。《狂野时代》以六个梦境篇章串联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试图构建一个横跨百年的哲学迷宫。然而,这种非线性叙事在普通观众眼中却成了“看不懂”的罪魁祸首。影片开场即以民国“视觉篇”的怪物囚禁场景切入,舒淇饰演的“大他者”将胶卷植入易烊千玺饰演的“迷魂者”背部,随后场景突然跳转至未来世界,时空的割裂感让观众瞬间陷入认知混乱。

  更致命的是,导演毕赣试图通过碎片化叙事探讨存在、记忆与爱等宏大命题,却未能提供清晰的逻辑链条。例如,在“听觉篇”中,易烊千玺饰演的美少年邱默云突然卷入谍战,而“味觉篇”中还俗和尚的悔恨故事与主线几乎毫无关联。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叙事方式,导致观众在160分钟的观影过程中不断遭遇“剧情断层”。有观众在豆瓣短评中讽刺:“导演把电影拍成了猜谜游戏,可连谜底都藏得严严实实,甚至可能根本没有谜底。”

  相比之下,同为文艺片的《推拿》通过盲人按摩师的日常生活展开叙事,将个体命运与社会议题紧密结合,最终实现艺术表达与观众共鸣的平衡。而《狂野时代》的“高概念”叙事,却因缺乏情感锚点沦为自说自话的空中楼阁。作为新晋金鸡影帝,易烊千玺在《狂野时代》中挑战一人分饰五角:民国怪物、美少年邱默云、还俗和尚、年长骗子和混混阿波罗。这种突破性尝试本应成为影片亮点,却因角色塑造的表面化而沦为槽点。例如,在“触觉篇”中,他饰演的混混阿波罗本应展现市井小人物的狡黠与脆弱,但其表演却停留在“皱眉+冷笑”的程式化套路中,缺乏层次感。

  更尴尬的是,部分角色的设定与演员气质严重割裂。在“嗅觉篇”中,易烊千玺需饰演一位年长骗子,但其少年感的外形与角色所需的沧桑感形成强烈反差,即便通过化妆技术强行“变老”,仍难掩违和感。有观众直言:“看易烊千玺演骗子,就像看高中生强行装社会人。”这种表演失衡的根源,在于导演对演员特质的忽视。毕赣在首映礼上曾表示:“我和世界是有距离的,所以用六个易烊千玺来抵达这个距离。”然而,这种“作者中心主义”的创作思维,却让演员沦为导演表达理念的工具,而非有血有肉的角色。相比之下,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中饰演的问题少年小北,因其对角色底层生存状态的精准捕捉,曾获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而《狂野时代》中的“五重分裂”,却因缺乏对角色内在动机的挖掘,最终沦为技术层面的炫技。

  《狂野时代》的宣发策略堪称“精准踩雷”。片方前期以“戛纳获奖”“30分钟长镜头神作”等标签吸引观众,甚至将李安“视觉盛宴”的评价作为宣传卖点,成功营造出“年度佳片”的预期。然而,当观众抱着观看《盗梦空间》式烧脑巨制的期待走进影院,迎来的却是160分钟的意识流独白与碎片化梦境,这种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直接引爆了口碑危机。

  更讽刺的是,片方试图将“看不懂”包装成艺术门槛,却遭到观众猛烈反击。有网友在微博上吐槽:“电影不是天书,连基本的叙事逻辑都没有,谈何艺术?”这种“精英姿态”的营销策略,不仅未能赢得观众理解,反而加剧了普通观众与艺术电影之间的隔阂。相比之下,同为文艺片的《过春天》在宣发时聚焦“青春成长”与“跨境身份认同”等普世议题,通过校园路演、主题曲传播等方式精准触达目标受众,最终以997万元成本收获2320万元票房,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双赢。而《狂野时代》的“高冷”营销,却将普通观众拒之门外,最终陷入“粉丝买单、路人退票”的尴尬境地。

  宣传与内容严重错位,堪称对观众的刻意误导。片方前期在各个平台大肆渲染科幻设定、“人类无梦”的奇幻背景,再加上易烊千玺、舒淇等明星阵容的流量加持,让大家带着对商业类型片的期待走进影院,却发现影片与科幻毫无干系,只是一场堆砌着默片、谍战、禅意等元素的意识流集合体。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营销,本质是用大众喜爱的标签掩盖小众晦涩的内核,当满心的期待与现实产生巨大落差,观影体验从一开始就注定崩塌。

  电影叙事混乱疏离,看懂都成了奢望。影片以“五种感官+意识”构建六段梦境,看似结构精巧,实则是松散无序的符号拼贴。时间线跨越百年却毫无衔接逻辑,人物关系模糊不清,yyqx一人分饰五角的设定更像炫技工具,而非推动故事的关键。台词充满呓语式的隐喻,情节碎片化到无法串联,160分钟的超长时长里,全程都在猜测“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最后变成一堆无法解答的问号。

  《狂野时代》的争议,为行业敲响了警钟:艺术电影的生存不能仅靠“高级感”的自我陶醉,更需在创作理念与市场规律间找到平衡点。正如影评人刘畅所言:“文艺片的‘高贵’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真诚表达,而非符号的堆砌与形式的炫技。”当创作者放下“精英姿态”,用故事打动观众而非用概念征服观众时,艺术电影才能真正走出小众圈层,在大众市场中绽放光彩。截至2025年11月26日,《狂野时代》票房已停滞在1.27亿元,退票率仍高居不下。这场“艺术实验”的失败,或许正是中国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当观众不再为“看不懂”的噱头买单,创作者才能回归电影的本质:用光影讲述动人的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促进和保护发展权”主题边会在... 香港新闻网6月20日电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9届会议期间,“促进和保护发展权”主题边会18日在日内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