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25日电 由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主办,数码港及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协办的香港开源技术应用及生态发展论坛今日于数码港圆满举行,本次论坛以“开源、协作、赋能”为核心理念,覆盖开源技术研发、应用落地、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作为多元化交流平台,汇聚产业、学界与科研力量,共同探讨在香港构建安全、可信、活跃的开源技术生态,以开源创新赋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升级。
主题与专题演讲环节,汇聚了产业界领军代表、学术界权威专家及开源生态核心建设者等众多领域先锋,带来多角度、深层次的观点分享。其中,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武延军副所长、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技术监督委员会谭中意主席、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任旭东等多位嘉宾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体系构建、技术融合实践、产业转型支撑等维度展开论述,既覆盖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开源专案生态发展等核心方向,也聚焦 AI 融合创新路径、香港产业转型赋能等重点议题,为香港开源生态在技术根基筑牢、生态协同拓展、产业价值转化等方面提供了清晰框架与实践参考。
此外,来自科技企业、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及开源组织的多位嘉宾,例如:CSDN高级副总裁于邦旭、OpenCV中文站站长于仕琪教授、openEuler安全委员会主席朱健伟等,进一步从全球开源趋势、行业应用实践、安全合规建设等维度深化探讨,为香港开源生态建设补充了多元视角与实践路径。
圆桌讨论环节聚焦“安全可信的开源生态系统构建”这一核心议题,由数码港业务发展总监霍露明博士主持,邀请到北京中科微澜有限公司 CEO 杨牧天、AICT 智慧互通 CEO 项炎平、阿里云智能资深顾问车品觉及香港金融管理局银行监理部监管科技主管李昊扬四位重磅嘉宾。嘉宾们从产业实践、技术创新、监管导向等多个方向出发,深入探讨开源生态安全可信的核心要义与构建路径,就开源技术合规风险、跨区域协作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关键难题交换意见。与会者一致认为需通过监管引导、技术创新与行业共治共同发挥作用,解决开源协作中的痛点,为香港建构安全可控、开放协同的开源生态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构想与建议。

数字政策专员黄志光在论坛上表示︰“全球开源生态系统正快速扩展,开源技术不但促进 知识共享,更打破地域与行业的界限,让来自全球的开发者、研究人员与企业能够共同参与 ,一起打造具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尤其在现时的AI发展中,开源大语言模型已成为行业的核心焦点。他并期望各界能透过今次论坛深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更多创新开源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产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数码港主席陈细明在致辞时表示︰“作为香港开源生态发展的里程碑,这场标杆论坛引领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发展,并深入探索在多元产业领域的实践,以促进数字化转型,开拓共享资源、拓展协作、扩大价值的新赛道。数码港作为香港的数字科技枢纽和人工智能加速器, 主力构建开源技术生态,协力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建立『开放源码社区』,汇聚世界各地的开放源码平台和人才,引入开放源码质量保障机制,为业界提供可信、安全和先进的开放源码平台,加快不同前沿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在特区政府支持下,数码港将与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深化合作,引进内地成熟而先进的开源项目,提升香港的开源技术实力,并促进两地开源平台的深度融通,协同构建安全稳健的数字生态,并凭借香港内联外通的优势,共建香港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开源创新枢纽。

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郝银星博士表示:“当前,数字浪潮席卷全球,技术的迭代步伐不断加快。开源不仅是软件开发的协作模式,更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开源技术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与坚实保障,从科研开源到产业落地,内地已形成多层次、全链条的开源发展格局,为香港开源生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与实践经验。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将持续 推动香港与内地在开源领域的深度协同。一是搭建技术对接桥梁,把内地成熟的开源项目、先进的技术框架与香港的应用场景精准匹配,让技术价值充分释放;二是建构社区联动平台,促进香港本地开发者与内地开源社区深度交流,支持香港青年参与国家级开源项目,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技术实力的香港开源力量;三是打造安全合作枢纽,聚焦开源技术安全与合规问题,提供可信开源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安全可控的数字生态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