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童家门口落水 母亲施救双双遇难
【男童家门口落水 母亲施救双双遇难】2025年11月13日下午4时许,湖北洪湖市曹市镇施港乡向红村发生一起悲剧,一名不满3岁的男童在家门口河道落水,其母亲下水施救时双双遇难。事发地位于向红村的一条小河旁,村民沿河居住。河道在早年完成清淤疏浚工程后,水深骤增至两三米之深。河岸两侧,石砖铺就的陡峭护坡如利刃般矗立,却不见任何护栏与警示标识的守护。据家属透露,此前这里已屡次上演因护坡陡峭而引发的悲剧,人员不慎落水溺亡的惨剧接二连三地发生。“13日下午4点多,侄媳妇龚某某独自在家照看不满3岁的孩子。她手持扫把,正专心清扫门前的路面,孩子则在附近自由玩耍。谁料,孩子不慎掉入河中。龚某某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施救,然而,母子二人最终都没能上岸。”江先生沉痛地叙述着,当时家中老人正在镇上辛勤劳作,侄子初入社会,外出打工不久,家中正是最需要人手的时候。环顾四周,左邻右舍的家庭状况与他们相差无几,大家都为生活奔波,难有闲暇顾及旁事。因此,当母子二人发出急切的呼救声时,周围竟无一人察觉。
幸运的是,邻居家的监控记录下了这令人心碎的一幕。11月13日下午4时15分左右,龚某某独自在家带孩子,趁着孩子在门前玩耍,她开始打扫路面。4时21分,孩子绕到私家车后,蹒跚着小步,从土坡缓缓走向河岸,仅仅30秒后,他的身影便被土坡完全遮挡。4时22分,水面突然泛起阵阵波纹,紧接着,龚某某惊恐的呼喊声划破宁静:“柚柚(孩子小名),我的仔!”她边喊边冲向河岸。监控画面中,母子二人的身影再未出现,只留下25秒持续不断的呼救声,随后一切归于沉寂。
事发时,家中老人仍在镇上务工,孩子父亲也刚外出打工不久,左邻右舍无人听到那绝望的呼救。最终,母子二人不幸遇难,留给家人的只有无尽的悲痛和遗憾。
江先生介绍,这条河疏浚之后水深有两三米,因为护坡陡峭,成年人落水后也很难爬上来,河里曾经有人溺亡。“河边没装护栏,没有警示标示,护坡陡峭导致无法自救,我们认为河道管理部门要为此负责。”24日下午,记者根据河长公示牌上的电话联系曹市镇政府,工作人员了解记者身份后,表示大概知道这件事,具体情况要向综治办了解后回复。
三尺陡岸吞噬母子,家门口的河道为何屡成“夺命口”?监控画面里,孩子的小脑袋在土坡后一闪消失,水面泛起涟漪,随后是母亲一声凄厉的“柚柚,我的仔”——25秒的呼救声后,一切归于沉寂!
早期的清淤工程改造了自然河道,却埋下了安全隐患。岸边铺设的石砖形成了陡峭护坡,没有留任何缓冲区域,落水者几乎无法自救。更令人痛心的是,河道旁既没有安装防护栏,也没有设置任何安全警示标志。类似的悲剧并非孤例。在上海,一位苏女士夜里回家时边走边用手机订出租车,穿越一段没有护栏的河堤,掉入河中溺水身亡。法院判决河道事务管理中心因安全设施缺失承担两成责任。
河道溺亡案件屡见不鲜,随之而来的是责任认定的法律争议。各地法院受理的开放式自然河道内发生溺水事件而产生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死者家属通常以河道管理部门为被告,要求其承担溺亡事件的民事赔偿责任。然而,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河道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范围是河道整治、防洪排涝、河道利用、河道保护。在开放的自然河道中发生事故后,以河道管理部门未在事发地设置警示标志及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系未尽安全保障义务为由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诉请,往往于法无据。不过,当存在明显安全漏洞时,管理部门仍需承担部分责任。除了前述上海案例,张女士因桥梁只有一边有护栏,连人带车摔到桥下造成十级伤残,法院判决镇政府与河道事务管理中心共同承担两成责任。
面对频发的溺水事故,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洪湖市水利和湖泊局在今年夏季就采取了“三防并举”的措施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持续完善水域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在“物防”方面,他们在易发生溺水事件的水域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醒目警示标志和安全宣传标语。2025年,该局安排专项资金补充配齐风险水域“四个一”防溺水设备,在全市泵站、涵闸等风险水域已补充更新警示标志80块,重点水域已增设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等设施160余套。在“技防”层面,他们依托重点水利工程现有的监控设施设备,加强对高风险水域的监管监控,通过视频摄像头精准监控,现场管理人员及时劝离,有效防范溺水风险产生。而“人防”也不可或缺,将防溺水安全巡查与防汛值班值守要求相结合,各水利工程运管单位常态化开展水利工程水域防溺水工作巡查,对玩水、戏水等危险行为快速制止并劝离。
统计数据令人警醒。在江苏省东海县,检察官通过梳理近5年来的溺水事件发现,该县境内共有269个水域地段,一些水塘、沟渠、河道、水库等地段未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栏,导致溺水事故时有发生。5年间全县未成年人溺水死亡数占全县溺水死亡数的39.5%。这一数据凸显了未成年人溺水问题的严重性。在美国,溺水是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美国国家溺水预防联盟的数据显示,儿童溺水可能发生在不到30秒的时间内,而且大多数溺水事件发生时,周围甚至有成年人。今年美国一位名叫Trigg的三岁儿童在家中的游泳池溺水身亡,他的母亲Emilie Kiser在社交媒体上恳求父母们:“请随时看管好你的孩子。再怎么监管也不过分,也不要认为是‘直升机式育儿’。”她还建议:“请安装泳池围栏……更好的是,增加周围的其他屏障。增加泳池警报器、额外的锁和自动关闭器到你的门上。”
梁平区检察院推动的“检察监督+行政执法+群众参与”的立体化治理机制,让龙安河从水患严重的河道变成了整治样板。而在洪湖,那些可能阻止悲剧发生的防护栏和警示牌,此刻仍停留在规划文件中。龚某某家门前的河道依然沉默,陡峭的护坡与水下的危险依旧,等待着下一个不知情的受害者,或是姗姗来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