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军装设计令人泪目
【中国军装设计令人泪目】11月25日消息,中国军装中隐藏的应急设计细节近期引发公众情感共鸣,如姓名牌、战伤标识等特殊功能,被网友称为“希望永远用不到”的设计。在一段记录部队日常训练的短视频中,镜头聚焦于武警战士的装备细节:一名战士用指尖轻轻撕开左胸姓名牌的内层衬布,姓名与血型信息以激光雕刻工艺清晰呈现,这种设计既保护隐私又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识别;另一组画面里,迷彩服臂袋的隐藏夹层中,一条折叠成型的止血带被巧妙固定,头盔调节旋钮的金属表面,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祖国在身"四字微雕,在阳光下泛着细密的光泽。这些"希望永远用不到"的细节设计,让无数网友在弹幕中刷出"泪目""破防"的留言。在军人保障标识牌研制项目总师、中国电科28所研究员徐军的办公室里,这款标识牌的工程样机被放置在展示柜中央。"如果仍采用传统思路和手段为我军研制新型军人保障标识牌,将不可避免地形成'装备即落后'的被动局面。"徐军指着样机侧面的激光焊接缝介绍道。在他看来,这块边长不足5厘米的金属牌,实则是军事科技集成创新的微型载体。
时间回溯到2013年,我军正式启动新一代军人保障标识牌设计研制工作。科研团队历时三年攻克材料工艺难题,2017年,这款标识牌率先在陆军某部开展试验试用。2022年11月,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官兵们正式佩戴上这种被亲切称为"绿宝"的标识牌——因其外形方正、色泽墨绿,且承载着保障生命安全的重任。
这款全金属打造的标识牌采用航空级钛合金材质,经阳极氧化处理后呈现出哑光质感。主牌约2厘米宽、4厘米高,正面通过激光蚀刻技术呈现官兵的姓名、性别、血型、保障号等基本信息,背面则是一个经过加密处理的二维码。通过部队配发的专用扫描设备,医护人员可在3秒内获取佩戴者的完整电子病历;无源副牌内置的RFID芯片,则存储着指纹特征、过敏史、电子伤票等20余项数字信息。主副牌配合使用,官兵持牌即可完成看病就医、兵站食宿、行军乘车等全流程保障,实现"一牌通军营"的精确管理模式。
更令人惊叹的是标识牌的战场生存能力:科研团队通过模拟爆破冲击试验验证,标识牌可在1公斤TNT当量爆炸冲击下保持结构完整;在-50℃至80℃的极端环境测试中,金属牌体未出现任何形变,电子元件功能始终稳定。这种"打不烂、烧不坏、冻不裂"的特性,让"绿宝"成为战场上值得信赖的"生命守护者"。
2016年的南海,弥漫着硝烟的味道。5月10日,美国海军一艘驱逐舰闯入中国永暑礁12海里范围内。这一举动让南海局势再度升温,而背后则是美国操纵的所谓“南海仲裁”企图挑战中国的主权。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哈里斯甚至宣称,美军在南海须 “做好‘今夜开战’准备”。面对挑衅,中国军队当即采取行动。海军航空兵2架歼-11战斗机、1架运-8警戒机紧急升空,赴相关海域巡逻警戒,导弹驱逐舰广州舰、导弹护卫舰绵阳舰和临汾舰迅即对美军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这是美国军舰3次巡逻行动中,中国军队出动兵力最多的一次,力度也最大。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在南海进行了一次战备巡航,多艘主力战舰参演,包括新型导弹驱逐舰合肥舰、兰州舰、广州舰等。这些舰艇奔赴南海、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生疏海域,进行实战条件下指挥所、维权维稳、机动机动作战等课目的训练。在危机四伏的海面上,中国军人们写好了遗书,整理好了军装,甚至拿到了裹尸袋。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准备用生命捍卫祖国的蓝色国土。
“在烟波浩淼的西太平洋上有那样一片海域,面积82.3万平方千米,探明油气储量230亿吨,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地处世界航海十字路口,交通航线四通八达,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之咽喉要道”。
一代代“守礁人”驻守在弹丸孤礁上,忠诚履行着保卫祖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神圣使命。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驻守,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天涯哨兵”的华美篇章。从登上永暑礁首先映入眼帘的“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到南沙随处可见的“今秋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立志天涯戍礁盘,心系祖国保国门”等礁联标语,无不见证着南沙官兵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赤胆忠心。南沙巡防区政委胡天明曾动情地说:“南沙守礁人可以离开亲人,唯独不能离开南沙;他们可以牺牲亲情、爱情,唯独不能割舍的是爱礁、爱岛之情;他们可能愧对自己的父母妻儿,但可以无愧地说:祖国,我是你忠诚的儿子!”
2016年11月,一群特殊的客人来到了西沙。他们是18位西沙海战烈士的亲属,从生养他们的家乡,跋山涉水,来到亲人们抛洒热血的神圣海疆。42个春秋的望眼欲穿,亲人们终于带来了老爸爸、老妈妈滴血的思念和三代人的情感寄托。
烈士姜广有的弟弟姜广常带着父母的遗像,从辽宁省金县几经辗转来到哥哥墓前。尽管旅途颠簸摔碎了相框,但一家人时隔42年终于在南海深处的小岛上团圆了。烈士林汉超的女儿林铁红,父亲牺牲时她只有五个月大,还在母亲肚子里。一张父亲的遗像陪伴了她42年,这是她第一次离父亲这样的近。烈士王成芳的亲人则是十八位烈士亲属中,最后一位找到的,也是42年来第一次上岛祭奠。烈士的姐姐思念弟弟,只能隔海相望,外甥这次上岛专门把母亲生前衣服上的一条红布条紧紧系在舅舅的遗像上。“西沙的天水作证,你们是西沙永远的士兵,烈士们永垂不朽!”
2015年,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在加奥维和任务区正式完成第二次轮换交接。与以往不同的是,新一批维和官兵胸前,都佩戴着一个用中、英、法三种文字标记姓名、血型、籍贯和编号信息的“身份识别牌”。这是中国维和部队首次根据执行维和任务需求,配备单兵“身份识别牌”。
马里任务区是联合国各维和任务区中武装冲突最激烈、恐怖袭击最频繁的任务区,也是维和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任务区。任务区成立不到两年,已经有49名维和人员牺牲、124人受伤。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田伟介绍说,鉴于马里任务区当前的严峻形势,经上级批准,第三批赴马里部队按照实战标准,率先配备使用了“身份识别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帮助医护人员快速有效确认身份,做好战场救护和后续医疗保障工作。这种标识牌由不锈钢薄板、黑色消音胶皮垫圈和珠串式长颈链组成,收录了官兵的个人基本信息,呈椭圆状,采用电子机械雕刻成型,可避免长期贴身佩戴产生的皮肤不适感。
2016年7月,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在会见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上将时,就南海问题发表了铿锵有力的讲话。“我们绝不会牺牲南海主权权益,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国家的安全稳定、中国民族的根本利益,不要指望我们在领土主权上作出让步。”吴胜利强调。他进一步表示:“中国军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力量,中国海军已做好充分准备应对任何侵权挑衅。”在国防部2016年6月30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也就南海问题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中国军队历来‘不怕鬼、不信邪’,不是中国的我们一分不要,该是中国的我们寸土必保,这是中国意志和能力的必然选择。”吴谦指出,美国舰机频频到南海来,无非就是想炫耀武力,干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决心与意志。美方此举是在南海搞军事化,威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一位曾驻守南沙的军官在回忆录中写道:“从登上永暑礁首先映入眼帘的‘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到南沙随处可见的‘立志天涯戍礁盘,心系祖国保国门’等礁联标语,守礁战士们的爱国情怀从未褪去,因为它刻在守礁战士和祖国人民的心里。”那些刻着血型的姓名牌、藏着止血带的臂袋、印着“祖国在身”的头盔,之所以让人泪目,正因为它们承载的是国家对每个士兵生命的珍视,是军人为国奉献的忠诚,是那些“希望永远用不到”的背后,中国军人时刻准备牺牲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