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军装设计令人泪目
【中国军装设计令人泪目】11月25日消息,中国军装中隐藏的应急设计细节近期引发公众情感共鸣,如姓名牌、战伤标识等特殊功能,被网友称为“希望永远用不到”的设计。视频画面中,一位武警战士动作轻柔地撕开左胸姓名牌的内层,姓名与血型信息赫然显现;镜头流转,画面切换至另一幕场景:迷彩服的臂袋中,止血带被巧妙地暗藏其中,设计之精妙,令人赞叹;而头盔的调节旋钮上,更精细地镌刻着“祖国在身”的微雕字样,字字千钧,彰显着军人的忠诚与担当。这些看似“但愿一生都无需启用”的精妙设计细节,如同一股暖流,深深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弦,激起了他们对军人的无限敬意与感激。2022年11月。在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的营区内,官兵们佩戴上了被亲切地称为“绿宝”的军人保障标识牌。这款标识牌,全金属打造,外观硬朗,线条流畅,科技感十足,仿佛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它巧妙地分为主牌和无源副牌两部分,主牌尺寸适中,约2厘米宽、4厘米高,正面精心蚀刻着官兵的姓名、性别、血型、保障号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如同官兵的“数字身份证”,既便于识别又确保了隐私安全。而背面则巧妙地嵌入了一个二维码,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通过专有设备轻轻一扫,佩戴者的重要信息便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与准确性。
在军人保障标识牌研制项目的总师、中国电科28所研究员徐军眼中,这小小的标识牌,实则蕴含着“大科技”的深邃与精妙。“若仍沿袭传统思路与手段,为我军研制新型军人保障标识牌,必将陷入‘装备即落后’的被动境地。”徐军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这块看似不起眼的标识牌,实则成为了军事科技进步的生动缩影。回溯至2013年,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策在我军内部悄然酝酿并落地——我军正式拉开了军人保障标识牌设计研制的序幕。这一决策,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预示着我军后勤保障与信息化管理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数年如一日,科研人员们倾注心血,精心研制,反复试验。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每一项技术,都经过严格把关与不断优化,力求尽善尽美。终于,在2017年,这款承载着无数期望与梦想的军人保障标识牌,率先在陆军某部进行了试验试用,正式开启了它服务军营、保障官兵的崭新篇章。
2016年的南海,弥漫着硝烟的味道。5月10日,美国海军一艘驱逐舰闯入中国永暑礁12海里范围内。这一举动让南海局势再度升温,而背后则是美国操纵的所谓“南海仲裁”企图挑战中国的主权。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哈里斯甚至宣称,美军在南海须 “做好‘今夜开战’准备”。面对挑衅,中国军队当即采取行动。海军航空兵2架歼-11战斗机、1架运-8警戒机紧急升空,赴相关海域巡逻警戒,导弹驱逐舰广州舰、导弹护卫舰绵阳舰和临汾舰迅即对美军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这是美国军舰3次巡逻行动中,中国军队出动兵力最多的一次,力度也最大。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还在南海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战备巡航。多艘主力战舰参演,包括新型导弹驱逐舰合肥舰、兰州舰、广州舰等,这些舰艇如同海上的钢铁巨兽,气势磅礴。它们奔赴南海、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等生疏海域,进行实战条件下指挥所、维权维稳、机动机动作战等课目的训练。在危机四伏的海面上,中国军人们没有丝毫畏惧与退缩。他们写好了遗书,整理好了军装,甚至拿到了裹尸袋,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准备用生命捍卫祖国的蓝色国土,用热血书写忠诚与担当。
“在烟波浩淼的西太平洋上有那样一片海域,面积82.3万平方千米,探明油气储量230亿吨,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地处世界航海十字路口,交通航线四通八达,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之咽喉要道”。
一代代“守礁人”驻守孤礁,忠诚履行保卫祖国海洋国土与权益的神圣使命。他们长年累月,以青春热血书写“天涯哨兵”的壮丽篇章。从永暑礁上醒目的“祖国万岁”,到南沙礁联标语,无不彰显着南沙官兵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南沙巡防区政委胡天明深情道:“南沙守礁人可离亲人,不可离南沙;可牺牲亲情爱情,不可割舍爱礁爱岛之情;或愧对父母妻儿,但无愧于祖国:我是你忠诚的儿子!”2016年11月,18位西沙海战烈士的亲属远赴西沙,来到亲人热血洒落的海疆。42载翘首以盼,他们终于带着老辈的思念与三代人的情感寄托,来到这里。
烈士姜广有之弟姜广常,携父母遗像几经辗转至兄墓前,虽相框破碎,但一家终得团圆。烈士林汉超之女林铁红,自父牺牲时仅五月,遗像相伴42载,首次如此近地感受父爱。烈士王成芳的亲人,是最后一位被找到的,也是42年来首次上岛祭奠。烈士姐姐只能隔海思念,外甥此次上岛,将母亲生前衣服上的红布条系在舅舅遗像上。“西沙天水为证,你们是西沙永远的士兵,烈士永垂不朽!”
2015年,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在加奥维和任务区正式完成第二次轮换交接。与以往不同的是,新一批维和官兵胸前,都佩戴着一个用中、英、法三种文字标记姓名、血型、籍贯和编号信息的“身份识别牌”。这是中国维和部队首次根据执行维和任务需求,配备单兵“身份识别牌”。
马里任务区是联合国各维和任务区中武装冲突最激烈、恐怖袭击最频繁的任务区,也是维和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任务区。任务区成立不到两年,已经有49名维和人员牺牲、124人受伤。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田伟介绍说,鉴于马里任务区当前的严峻形势,经上级批准,第三批赴马里部队按照实战标准,率先配备使用了“身份识别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帮助医护人员快速有效确认身份,做好战场救护和后续医疗保障工作。这种标识牌由不锈钢薄板、黑色消音胶皮垫圈和珠串式长颈链组成,收录了官兵的个人基本信息,呈椭圆状,采用电子机械雕刻成型,可避免长期贴身佩戴产生的皮肤不适感。
2016年7月,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在会见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上将时,就南海问题发表了铿锵有力的讲话。“我们绝不会牺牲南海主权权益,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国家的安全稳定、中国民族的根本利益,不要指望我们在领土主权上作出让步。”吴胜利强调。他进一步表示:“中国军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力量,中国海军已做好充分准备应对任何侵权挑衅。”在国防部2016年6月30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也就南海问题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中国军队历来‘不怕鬼、不信邪’,不是中国的我们一分不要,该是中国的我们寸土必保,这是中国意志和能力的必然选择。”吴谦指出,美国舰机频频到南海来,无非就是想炫耀武力,干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决心与意志。美方此举是在南海搞军事化,威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一位曾驻守南沙的军官在回忆录中写道:“从登上永暑礁首先映入眼帘的‘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到南沙随处可见的‘立志天涯戍礁盘,心系祖国保国门’等礁联标语,守礁战士们的爱国情怀从未褪去,因为它刻在守礁战士和祖国人民的心里。”那些刻着血型的姓名牌、藏着止血带的臂袋、印着“祖国在身”的头盔,之所以让人泪目,正因为它们承载的是国家对每个士兵生命的珍视,是军人为国奉献的忠诚,是那些“希望永远用不到”的背后,中国军人时刻准备牺牲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