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在明回应高市早苗涉台言论
【李在明回应高市早苗涉台言论】11月2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结束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行程后,于前往土耳其的总统专机上举行随行记者会,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作出回应。他强调,韩国将稳定地处理好对华关系,推进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务实外交,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国会回答质询时,公然将“台湾有事”与日本“存亡危机”挂钩,暗示日本可能出兵介入台海问题。这一言论严重踩踏三条红线:一是将台湾视为“国家”,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二是暗示军事介入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三是违背二战后日本和平宪法,暴露其右翼势力试图突破战后国际秩序的野心。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她长期与台湾地区“台独”势力互动频繁,与蔡英文、赖清德等人保持密切联系,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用日文和中文向赖清德发祝贺。这种“亲台”姿态,加上其右翼背景,使其言论更具危险性。中国外交部当晚即“奉示召见”日本大使,次日《人民日报》以“钟声”发文,措辞严厉,直指“勿谓言之不预”。面对高市早苗的挑衅,李在明的回应展现出务实与克制。他表示,韩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以韩美同盟为根基,同时稳定地处理好对华关系,“根本原则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务实外交”。对于高市早苗的言论,他强调“韩国应该冷静观察当前局势,尽最大努力确保韩国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李在明的表态并非偶然。韩国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夹在中美两大国之间,地缘政治环境复杂。一方面,韩国与美国是军事同盟关系,战时指挥权仍在美国手中;另一方面,韩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2024年中韩贸易额近3300亿美元,中国连续20多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三星的芯片、现代的汽车、LG的显示屏等韩国支柱产业,均依赖中国市场消化。
这种经济依赖性,使得韩国在台海问题上必须谨慎行事。李在明深知,若韩国追随日本右翼势力,在台海问题上选边站队,不仅会损害中韩关系,更可能引发中国反制,对韩国经济造成重创。因此,他选择以“冷静观察”和“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为原则,避免被卷入台海冲突。
李在明的表态在韩国国内引发广泛讨论。务实派普遍支持其立场,认为韩国应避免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而是应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中美之间腾挪闪转,争取最大生存空间。他们指出,韩国经济体量有限,无法像大国那样主导区域秩序,因此务实外交是唯一出路。
然而,保守派则对李在明的表态表示不满。他们认为,韩国应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甚至在某些议题上配合美国战略节奏。但这种观点在韩国国内缺乏民意基础。民调显示,超过六成韩国人反对“过度亲日”的外交路线,2018年萨德事件导致的中韩关系恶化,已让韩国旅游业损失惨重。这种“历史伤痛”,成为韩国民众对日韩“和解”警惕心的重要来源。
李在明的表态,不仅反映韩国国内政治博弈,更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小国往往面临“选边站队”的压力。然而,盲目选边站队不仅可能损害自身利益,更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李在明的务实外交,为小国提供了有益借鉴。他强调国家利益至上,避免被大国绑架;他注重经济合作,利用中国市场推动韩国经济发展;他保持战略定力,不因外部压力而轻易改变外交政策。这种务实与理性,不仅符合韩国国家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不仅引发中方强烈反应,也考验着韩日关系的韧性。李在明原本期望通过“家乡外交”等举措改善韩日关系,共同应对区域挑战。然而,高市早苗的言行却给这种合作前景增添了变数。
中日韩三国同处东北亚,经济联系紧密,但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敏感议题长期存在。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不仅暴露日本右翼势力试图突破战后国际秩序的野心,也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在这种情况下,李在明的务实外交显得尤为重要。他通过强调国家利益和务实合作,为中日韩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了可能。
李在明回应高市早苗涉台言论事件,不仅是一次外交表态,更是一次对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的深刻思考。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务实外交已成为小国维护自身利益、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途径。李在明的表态,展现了韩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智慧。他通过强调国家利益和务实合作,为中日韩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了可能。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国家能够像韩国一样,以务实与理性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共同推动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