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算力硬件领涨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算力硬件领涨】11月25日电,沪指高开0.36%,深成指高开0.85%,创业板指高开1.42%,贵金属、算力硬件、存储芯片等板块指数涨幅居前。 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迎来政策密集落地期。国家发改委、数据局联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算力规模突破3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较2024年增长300%。这一目标背后,是"东数西算"工程在全国8大枢纽节点的全面铺开,仅贵州、内蒙古、甘肃三大西部数据中心集群,2025年新增投资就超1.2万亿元。工信部启动的"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直接催生400G及以上高速光模块的刚性需求。该政策要求全国重点城市数据中心间时延低于1毫秒,倒逼光通信行业技术升级。中际旭创最新研发的800G硅光模块已通过三大运营商测试,单模块传输容量提升4倍,成本下降60%,成为今日涨停的直接催化剂。央行11月25日开展的10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为市场注入强心剂。更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批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的民营企业债券即将发行,4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拟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9.3亿元,专项用于算力芯片研发。这种"政策性再贷款+地方政府增信+市场化担保"的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硬件企业融资难题。
OpenAI最新发布的GPT-5模型参数规模突破10万亿,训练一次需消耗50万张A100显卡的算力。这场由美国引发的AI军备竞赛,迫使中国科技企业加速追赶。华为昇腾384超节点系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亮相,以每秒2.5PFLOPS的算力刷新全球纪录,其支持的6000+行业解决方案,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全面落地,验证了算力技术的产业化深度。
根据Omdia数据,2025年中国AI算力芯片国产替代比例已逼近50%。寒武纪思元590芯片在互联网大厂采购中占比提升至37%,较2024年增长21个百分点。存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闪存良品率突破90%,直接推动全球存储芯片价格自9月以来上涨12%,相关企业业绩进入爆发期。
AI Agent(智能体)在工业领域的渗透率在2025年突破40%,每个智能体平均需要0.5PFLOPS的持续算力支持。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为例,其部署的500个工业智能体,带动算力硬件采购规模超20亿元。这种"算力消费化"趋势,正在重塑硬件企业的商业模式——从单纯销售设备转向提供算力服务。
通过对龙虎榜数据的深度解析,可发现本轮行情呈现明显的"产业链轮动"特征。胜宏科技(PCB板)获北向资金连续5日净买入超8亿元,其HDI板产能占全球AI服务器市场的25%。新易盛被游资宁波桑田路席位买入1.2亿元,其800G光模块订单已排产至2026年二季度科大讯飞获公募基金加仓3.2亿股,其教育大模型在全国500所学校试点,带动服务器集群采购规模超15亿元
当前算力硬件板块平均市盈率(TTM)为45倍,较2024年底的28倍显著提升,但仍低于纳斯达克科技股平均65倍的估值水平。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随着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硬件企业毛利率有望从当前的25%提升至2026年的35%,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为应对板块波动,首批算力产业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于11月20日上市交易。以中证算力产业指数ETF为例,其成分股涵盖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30家龙头企业,上市首日成交额即突破50亿元。这种"一键布局全产业链"的投资工具,有效降低了散户参与门槛,推动资金持续流入。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可能颠覆现有架构。IBM最新发布的1121量子比特处理器,在特定算法上已展现出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的能力。虽然商业化落地尚需5-8年,但已引发资本市场对传统硬件企业的估值担忧。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持续升级,最新禁令将算力密度阈值从4800TOPs/w下调至2800TOPs/w,直接影响部分企业高端产品出口。这倒逼中国加速RISC-V架构研发,阿里平头哥发布的玄铁C930处理器,能效比较ARM架构提升40%,为自主可控开辟新路径。单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值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推动液冷技术渗透率在2025年突破30%。曙光数创的浸没式液冷方案,可使数据中心能耗降低60%,相关企业有望在政策红利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这场算力革命中,A股市场正扮演着产业升级催化剂的角色。从政策制定者的顶层设计,到科技企业的技术突破,再到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三个维度形成共振,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当算力真正成为像水电一样普惠的基础设施,那些能在技术迭代中持续进化的企业,终将在这场产业革命中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