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又迈出凶险一步
【日本又迈出凶险一步】11月24日,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公开宣布计划在与那国岛部署中程地对空导弹,这座距离中国台湾地区仅110公里的岛屿瞬间成为地缘政治的火药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当日回应称,此举“刻意制造地区紧张、挑动军事对立”,结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涉台错误言论,这场危机已将中日关系推至历史性十字路口。与那国岛作为日本最西端的领土,其战略位置堪称“东亚火药库的引信”。该岛距离台湾仅110公里,距离钓鱼岛约170公里,部署中程导弹后,其作战半径可覆盖整个台湾海峡。日本防卫省宣称此举是为“应对周边威胁”,但军事专家指出,该型导弹射程达200公里,完全具备攻击中国大陆沿海目标的能力。“这绝不是简单的防御部署。”专家分析,“日本正在突破‘专守防卫’原则,将进攻性武器前置到中国家门口,这种军事冒险行为严重违反《波茨坦公告》和日本和平宪法。”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日本防卫预算连续三年突破6万亿日元,2025年度防卫费较2022年激增43%,其中38%用于采购进攻性武器。当小泉进次郎在国会答辩时,其祖父小泉纯一郎2005年参拜靖国神社的画面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这种历史记忆的投射,让日本右翼的军事扩张显得格外刺眼。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警告:“当政客们开始用‘台湾有事’炒作选举,当教科书继续美化侵略历史,当靖国神社游就馆仍在宣扬‘亚洲解放论’,军国主义的幽灵就从未远去。”更令人震惊的是,日本国内竟出现“战争经济复兴论”。东京大学教授山本刚士的研究显示,2025年日本军工复合体规模已达12万亿日元,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企业通过武器出口获得巨额利润。这种“以战养战”的畸形发展模式,正在将日本拖向深渊。在日本对外军事冒险的同时,其国内社会已陷入系统性危机。2025年1月至11月,日本发生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达27起,平均每13天就有一起。7月31日东京千代田区的铁棍袭击案中,两名中国公民在“2025奥运安保核心区”遭四名日本男子暴力殴打,导致一人颅骨骨折、一人右臂粉碎性骨折。
“这些案件暴露出日本社会的结构性矛盾。”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指出,“当青年失业率攀升至12.4%,当3000万独居老人无人照料,当‘尼特族’规模突破300万,社会边缘群体正在用暴力宣泄绝望。”5月9日爱知县田园市的弑祖案中,16岁少年杀害祖父后竟声称要模仿“226事件”发动“家庭政变”,这种扭曲心态折射出日本社会的集体精神危机。
面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日本司法系统却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双重标准。在2025年发生的27起涉华暴力案件中,仅9起被起诉,刑期最重者不过两年半,更有14名施暴者在48小时内获得保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警方在打击电信诈骗时效率惊人,2025年上半年破获1.3万起案件,追回损失率达63%。
“这种司法歧视正在制造仇恨循环。”有在日华人律师联合会成员指出,“当施暴者发现针对中国人的犯罪成本如此之低,当媒体报道刻意隐瞒受害者国籍,当政客将暴力事件归咎于‘外部势力’,整个社会就在陷入恶性循环。”东京街头销售的防暴警报器销量激增300%,这个细节印证了华人群体的集体不安。
面对日本的双重挑衅,中国展现出坚定决心。11月24日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连续使用“决不允许”三连击:“决不允许日本右翼势力开历史倒车,决不允许外部势力染指中国台湾地区,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这种强硬表态背后,是解放军东部战区近期在台海方向的实战化演练,以及中日海空安全对话机制的中止。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同样以“安全担忧”为借口扩张军备;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石原莞尔们也在精心策划“局部冲突”。今天,当日本在与那国岛部署导弹,当高市早苗之流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世界必须警惕:某些势力正在试图打开潘多拉魔盒。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日关系的走向取决于日本的选择。是继续在军国主义死胡同里狂奔,还是回归和平发展正道?是甘当地缘政治棋子,还是做负责任的大国?答案不仅关乎两国命运,更将决定整个东亚的未来。当历史的警钟再次敲响,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清醒认识到:任何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行径,最终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