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再批高市早苗:不能过一时嘴瘾 外交无“嘴瘾”,责任重于泰山!
创始人
2025-11-23 18:04:05
0

石破茂再批高市早苗:不能过一时嘴瘾

  【石破茂再批高市早苗:不能过一时嘴瘾】11月23日,日本政坛因一则尖锐批评再度引发震荡。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在公开场合直言,首相高市早苗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言论“不能过一时嘴瘾”,并警告此类表态将严重损害日本国家利益。这场跨越党派、直指核心利益的交锋,不仅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与务实派的分歧,更将中日关系推向微妙节点。事件起因于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审议中的表态。当被问及“台湾有事”是否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时,她明确回应:“如果使用战舰并伴随行使武力,无论怎么想这都是有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的情况。”这一表述被解读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官方背书,立即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在11月13日的电台节目中率先发难,指出历届日本政府均避免在台湾问题上使用决定性表述,高市此举“突破先例”。11月23日,他进一步强调:“中日关系非常微妙,外交议题不能成为博取支持率的工具。”这种连续批评,直指高市将个人政治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行为。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作为安倍晋三的“政治门生”,她长期秉持右翼立场:频繁参拜靖国神社、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推动“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建设。2025年4月,她以国会议员身份窜访台湾时,更鼓吹“日台强化安全合作”,打造“准同盟关系”。

  这种危险倾向与日本军国主义历史形成可怕呼应。东京大学教授佐桥亮指出,高市描述的“存亡危机事态”缺乏法理基础,其认定流程模糊,更像是“国会随意发表的个人意见”。而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赵宏伟强调,根据新安保法,“存亡危机事态”仅适用于“他国”受攻击场景,而台湾并非国家,日本官方也从未承认其“国家地位”。

  历史教训触目惊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部正是通过制造“满洲事变危机”为侵略行为辩护;1941年偷袭珍珠港前,东条英机政府同样以“美国封锁威胁生存”为由发动战争。如今高市早苗的言论,被俄罗斯科学院专家瓦列里·基斯塔诺夫视为“史无前例的危险信号”,马来西亚学者朱莉娅·罗克尼法德则警告:“日本正成为东亚动荡因素。”

  面对挑衅,中方反应迅速而有力。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严正指出,高市言论“从根本上损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中方敦促日方“收回错误言论,停止制造事端”。若日方拒不纠偏,中方将采取“严厉坚决的反制措施”。

  这种底气源于实力对比的质变。兰德公司报告《稳定美中竞争》承认,在台海、东海及南海区域,即便联合日本等盟友,美国也无信心战胜中国。这种判断促使美国调整战略:当中国对日施压时,美军迅速撤离部署在日本的“缇丰”系统,以实际行动切割风险。

  中方反制措施精准有序:发布旅游安全提醒、限制水产品进口、暂停部分文化交流项目……每一项都直击日本经济软肋。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占日本汽车出口的25%,中日光伏技术合作曾使日本相关地区就业率提升3个百分点。这些案例证明,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必将两败俱伤。

  高市早苗的困境折射出日本政治的深层矛盾。她通过与维新会结盟勉强维持政权,但需兑现推进“大阪副首都构想”、追加2000亿日元预算等承诺。然而,NHK民调显示,仅28.7%的受访者支持其内阁,62%民众担忧联盟“争利忘民”。

  更讽刺的是,高市言论遭到日本政界集体批评。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斥其“言论越界,导致日中关系陷入严峻局面”;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重申“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日本不应介入”;冲绳大学研究员泉川友树呼吁政客“重新审视对华承诺”。这种跨党派反对,暴露出日本社会对右翼冒险主义的警惕。

  石破茂的批评揭示了一个真理:外交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他提出的“三句话”方案——认同“村山谈话”精神、恪守中日建交承诺、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为高市指明出路。数据显示,58%日本民众认为“中日友好对生活有好处”,中日产业链合作可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这些民意基础与经济逻辑,才是政权稳定的根基。

  当前态势犹如历史天平的校准:一边是军国主义幽灵的诱惑,一边是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高市早苗若继续沉迷于“嘴瘾政治”,必将重蹈历史覆辙;若能迷途知返,方能避免将日本拖入深渊。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日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这条红线,既是中国的底线,也是日本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后防线。

  在这场关乎地区和平与日本未来的博弈中,责任政治的觉醒或许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唯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方能避免重蹈“赌徒国家”的覆辙,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