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在儿子面前轻生 网贷催收仍在发
【母亲在儿子面前轻生 网贷催收仍在发】2025年7月9日15时11分,湖南省岳阳市某县城的一间城中村楼房里,35岁的严悦给丈夫高阳发完最后一条微信:“不用拿你的命还,我那(拿)自己的命还。”随后,她望着客厅中手里拿着玩具、年仅5岁的儿子,毅然喝下了一整瓶敌敌畏。15分钟后,孩子发现母亲倒在房间里,口吐白沫,再难唤醒。而就在严悦喝药抢救期间,“微粒贷”等网贷机构的催收信息仍在不停地发来,当天她的手机里收到超过30条催收短信,仅微粒贷一家就达19条。这些冰冷的信息,像一把把锤子,无情地敲碎了这位母亲最后的心理防线,也为我们揭开了一场由网贷引发的悲剧序幕。严悦和高阳的故事,曾是无数平凡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缩影。17年前,18岁的严悦跟随27岁的高阳来到这座小县城,在男方父母的房子上加盖了90多平米的三室一厅,构建起属于他们的温馨小窝。高阳在茶楼当厨师,严悦后来也到茶楼上班,两人攒钱买了车,生活逐渐稳定,还迎来了两个可爱的儿子。
然而,变故始于2017年。为了“让家人过更好的日子”,高阳辞掉厨师工作,转行保险行业。没有学历和相关工作履历的他,最初月薪仅3000多元。但随着努力,薪水突破万元,还成为基层管理人员开始带团队。收入增加后,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一次公司奖励的港澳游,他们一趟就花掉5万元。在“不让自己有压力,事业怎么有动力”“破釜沉舟”“人生逆袭”等鸡汤的灌输下,高阳渐渐失去了“量入为出”的消费观,收入开始支撑不了消费支出,于是走上了借贷维持的道路。
最初,高阳刷信用卡,额度不足后又借网贷。起初还能周转,可后来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即便后来做汽车抵押贷放款业务,收入某年达到16万元,依然在债务面前无能为力。2022年,车贷业务萎缩,高阳一年只拿回3万余元,还被熟人骗走10万元,最终变卖所有个人名下能卖的财产偿债,还是成了信用黑户。
严悦也被卷入了这场债务漩涡。被骗走的10万元是借来的,孩子上学每月还有固定支出,为了这个家,她开始靠借贷应付花销。她从银行贷了20万,一部分还了高阳的债,一部分买了辆二手车接送孩子。后来为贴补家用、交学费,她又办了多张分期信用卡,向微粒贷借了7万多元,还开了美甲店,可生意惨淡让她更加沮丧。她觉得自己拖累了家庭,尽管家人都表示理解,但她内心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严悦的家庭逐渐陷入了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截至2025年11月中旬,她的已知债务约46万余元,每月最低还款8000余元。高阳年初去长沙做回厨师老本行,7000元月薪几乎全额寄回家,仅留几百元生活费。今年6月之前,两人的收入还能让严悦做到每月按最低额度还款,但6月中旬一笔3000元的家庭开销,打破了这一平衡,严悦出现了第一次逾期。逾期后,催收噩梦便如影随形。严悦收到的催收短信,内容令人触目惊心。这些短信从8时30分到19时30分,分时段密集发布,最多一分钟连发7条。信息里点名称严悦“多次无视还款通知”“关闭分期还款通道”“将上报央行征信”,中午11时的短信更直接威胁:“12点准时查账,安排人员上门强制收缴全款,联系紧急联系人……”甚至还有陌生人发来微信,附上县里某建筑的照片,留言称“我们是外访的,现在上门收缴全款,请保持家中有人”,还报出严悦的身份证尾号,追问“你欠网贷家人知道吗?爸妈知道吗?”
事发当天,严悦给丈夫发完绝命微信后,在儿子面前喝下农药。而在她抢救期间,催收信息仍未停止。这些冰冷的文字和威胁,对于一位本就承受着巨大债务压力、努力支撑家庭的母亲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她或许在那一刻,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只能用生命来结束这一切痛苦。
严悦的悲剧并非个例。在广西,怀孕6个月的李老师因替朋友借网贷陷入还款困境,随后多次被人以虚构事实的方式向12345热线和教育主管部门举报,还在声称“要爆学校黑幕”的虚假信息中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在重压之下,李老师住进了医院,被诊断为先兆流产。还有26岁的女子,借网贷无力偿还后被催收恐吓,差点跳楼轻生。这些案例都反映出网贷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
网贷行业的乱象丛生,是导致这些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网贷平台为了追求利益,对借款人的审核不严格,导致一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轻易借到钱。同时,催收环节更是问题重重。一些催收公司为了业绩不择手段,采用暴力、威胁、骚扰等违法违规方式进行催收。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借款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对借款人及其亲友进行频繁骚扰,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从法律层面来看,催收行为有着明确的边界。根据《民法典》及《互联网金融催收自律公约》,催收方每日联系超过3次,或在非工作时间(晚22:00至早8:00)联系,骚扰无关人员(家人、同事、朋友)或公开个人信息,使用威胁、侮辱、暴力等手段等行为都是被禁止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却常常被无视。
对于借款人来说,面对网贷催收,要保持冷静,核实债务真实性,要求催收方提供书面证明,警惕诈骗催收。同时,要了解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保留好相关证据,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投诉和维权。如果确实无力偿还债务,要主动与平台协商还款计划,申请延期、分期或减免利息,避免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严悦的离去,留下的是两个年幼的孩子和破碎的家庭。15岁的大儿子至今无法接受母亲不在的事实,5岁的小儿子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高阳白天在街头奔波地推POS机,晚上去餐馆后厨炒菜,累到撑不住时,就坐车去父亲家里看看儿子。他和严悦的银行债务还在协商偿还,妻子离世的阴影,不知何时才能释怀。
这起悲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网贷行业需要加强监管,规范催收行为,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借款人在借贷时要理性消费,量入为出,避免陷入债务困境。当面临债务危机时,要勇敢面对,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要轻易放弃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不要让网贷的阴霾遮住了生活的阳光。愿严悦的悲剧不再重演,愿每一个家庭都能远离债务的困扰,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