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5人吃野生菌中毒3死2伤:1天吃两次 潜伏期达8-24小时,紧急送医后仍未挽救性命!
创始人
2025-11-22 14:02:29
0

  5人吃野生菌中毒3死2伤:1天吃两次

  【5人吃野生菌中毒3死2伤:1天吃两次】11月15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发生一起5人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导致3人死亡、2人受伤。据死者亲属透露,误食的条盖盔孢伞外形酷似金针菇,生长在房屋附近的杂草堆里。15日中午首次食用时并未出现异常,然而当晚再次食用后,众人便陆续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紧急送医后仍未能挽回3人的生命。这起惨痛的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食用野生菌的警钟:野生菌虽美味,但风险如影随形,食用务必谨慎。根据死者亲属的说法,导致中毒的“条盖盔孢伞”外形似金针菇,生长于房屋附近杂草堆中。这种蘑菇第一次食用时并未引起警觉。然而,潜伏的危险正在酝酿。条盖盔孢伞属于极毒菌,误食后会引起肝损坏型中毒症状。其潜伏期长达8-24小时,初期为急性胃肠炎,过后很快转为急性肝萎缩、肝昏迷、消化道出血、脑水肿等,死亡率高达50%。类似的食物中毒悲剧并非个例。就在今年8月17日,贵州毕节的黄先生一家9口进山采摘野生菌,烹饪食用后出现了中毒症状。他们误食的是黄盖鹅膏菌(别名黄罗伞),一种有剧毒的野生菌。中毒后,56岁的黄先生因食用最多,情况最为严重,其谷草转氨酶指标高达1521,而正常范围仅为15-40。经医生诊断,这是典型的急性肝损伤。黄先生的儿子懊悔地表示:“是一个惨痛的代价,不管是父母在救治过程中身体的伤害情况,还是经济上面的负担。实在难以分辨就不要吃,自己去市场里面买大家都会吃的菌子。”

  在我国,毒蘑菇的威胁远超常人想象。《中国毒蘑菇新修订名录》显示,我国已知的有毒蘑菇已达660种,可食用蘑菇仅1000多种。我国的毒蘑菇在各地广泛分布,西北地区较为少见,云南、贵州、湖南较多,这些地区中毒事件也较为高发。令人担忧的是,民间流传着许多鉴别毒蘑菇的“伪科普”。陈作红强调,这些方法没有科学依据。例如在我国,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是灰色的,致命鹅膏则是纯白色的,与“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的常识相悖。

  而野生菌中毒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的悲剧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野生菌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相当可观。以云南省为例,作为野生菌资源丰富的省份,每年因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人数居高不下。2020年,云南省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4起,中毒人数1057人,死亡14人;2021年,中毒事件虽有所下降,但仍达到200余起,中毒人数800多人,死亡数也有数人。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和无尽的悲痛。

  除了云南,其他省份也有不少野生菌中毒的案例。比如2019年,四川某地一家几口在食用自采的野生菌后,全部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两人因病情严重不治身亡;2022年,湖南某村民在山上采摘了一些看似普通的野生菌,食用后一家三口中毒入院,经过全力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这些案例无一不在警示我们,野生菌中毒的风险不容小觑,一旦误食有毒菌类,后果不堪设想。

  蘑菇中毒后的症状复杂多样,根据中毒作用的靶标器官,我国蘑菇中毒类型分为八种:包括急性肝损害型、肾损伤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等。李海蛟研究员解释:“中毒造成的损害虽不同,但很多蘑菇中毒的初期症状都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人在误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肝损害型蘑菇中毒具有欺骗性。杨祝良研究员特别提醒:“以导致肝损伤的极毒鹅膏为例,食用后6至12小时都不会有反应,之后会有胃肠炎症状,但有些人可能不在意,在两三天里还有假愈期,仿佛恢复健康了,但四五天可能就爬不起来了。”此时肝脏细胞已被严重损坏,救治十分困难。

  面对严峻的野生菌中毒风险,各级政府持续加强宣传防范。册亨县人民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提示:切勿随意采摘、出售、购买和食用自身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要避开霉变、幼小难辨识的品种。餐饮经营单位需严格把控野生菌采购关,严禁采购不熟悉的野生菌。烹饪加工野生菌一定要炒熟煮透,鉴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低,加工过程要20分钟以上,更不能凉拌生吃。专家们强调,避免中毒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随便采食野生蘑菇。杨祝良反复强调:“一定不能在路边的小摊小贩处购买蘑菇,许多蘑菇中毒案例正是源于这些小贩。”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误食仅六七十克新鲜剧毒鹅膏就可能丧命。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导致肝损伤的毒菇有一个致命的“假愈期”——食用后一两天的胃肠炎症状缓解,让人误以为好转,实际上肝损伤仍在持续,等发现时已难以救治。野生菌虽美,生命价更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