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赘肉成选美冠军只是乌龙吗 组委会回应工作人员疏忽,颁错了证书奖杯!
创始人
2025-11-21 23:03:55
0

一身赘肉成选美冠军只是乌龙吗

  【一身赘肉成选美冠军只是乌龙吗】11月16日,由深圳多家公司联合主办的“国际模特大赛”颁奖,15号选手举起女模组广东冠军奖杯和证书,引发网友争议,组委会18日晚发声称“会给大家一个交代”。11月19日,大赛组委会副主席罗云琦出面回应,给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说法:“15号选手是太太组冠军,比赛还设置儿童组和男模特组,女模特组广东冠军实际是37号女模特,此次颁奖证书是透明公开样式,当时工作人员疏忽,颁错了证书奖杯,结果闹出了‘乌龙事件’。”组委会表示因为工作人员失误,造成外界的误解,向网友、尤其是广东网友致歉。另外,组委会已向15号选手说明情况并道歉,向她补寄相关太太组冠军证书,关于网传15号选手带资进组赞助比赛一说是谣言,不存在这样的事实。网络流传的相关视频显示,15号女选手是一位看起来年龄偏大、体态丰腴的女士。这位女士与大众印象中容貌娇美、身材高挑、线条流畅的模特形象大相径庭,台步也略显生疏、拘谨。在大众认知里,模特大赛冠军该是身材比例近乎完美,走在T台上步伐轻盈、气场强大,能完美展现时尚魅力的存在。但这位15号选手的夺冠,完全打破了这种固有认知。社交媒体瞬间被点燃,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震惊与质疑。“这真的是模特大赛,不是小区文艺汇演的冠军吗?”“这和我想象中的模特差距也太大了,是选美标准变了,还是比赛出了问题?”诸如此类的评论层出不穷,“模特大赛冠军争议”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热度持续攀升,网友们最大的疑问就是:“她是如何获得冠军头衔的?”

  组委会的解释非但未消除疑云,反而暴露更多漏洞:证书管理混乱:通用空白证书无防伪设计,为“错颁”提供便利;组别划分模糊:太太组、儿童组、男模组与女模组同台颁奖,观众难以区分;信息发布滞后:争议发酵三天后才回应,期间赞助商撇清关系、负责人失联,加剧公众对“内定”的猜测。

  更讽刺的是,林文瑢并非首次涉足选美圈。她曾获“世界夫人太太全球大赛大湾区最佳影视潜质奖”,其参赛经历印证了行业对“非标准化美”的某种接纳。但当这种接纳以“颁错证书”的形式呈现时,公众的愤怒便有了靶心——他们质疑的不仅是选手身材,更是赛事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这场乌龙事件,不过是选美行业商业化失控的冰山一角。据调查,中国每年举办超100场选美比赛,其中不乏“宇宙珠宝小姐”“环地球文旅小姐”等“野鸡赛事”。这些比赛多由东南亚注册的空壳公司包装,通过“百万奖金”“签约娱乐圈”等噱头吸引选手,实则靠赞助费、报名费、培训费盈利。某赛事策划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冠军明码标价,交1万保冠军,5千保前三,交钱就能参赛。”

  深圳这场比赛的赞助商构成更暴露问题:联合主办方包括燃气工程公司、生活精品科技公司、五金制品企业,协办方则有宾利控股等奢侈品品牌。这种“拼盘式”赞助模式,使得赛事沦为品牌露脸的工具。网友扒出类似案例:某“环球小姐选拔赛”冠军竟是当地美容院老板娘,颁奖时赞助商老板亲自上台,笑比冠军更灿烂。

  当商业利益凌驾于专业标准之上,评选规则便成为可随意操控的橡皮筋。本届大赛宣称新增“影视演员海选维度”,身材比例仅占评分10%,舞台表现力、故事感占90%,但这一规则未提前公示,导致观众仍以传统模特标准评判。评委李富红(2016年国际超模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更爆料:“我虽受邀担任评委,但因特殊原因未参与评选,连评分表都没看到。”评选流程的透明度,在此类质疑中荡然无存。

  面对“多元审美”的解释,网友并不买账。社交媒体上,高赞评论直指核心:“我们不是反对丰腴美,而是反对用‘多元审美’掩盖不专业。”“维密用大码模特是行业进步,但深圳这场比赛连基本的台步训练都没做到,凭什么拿冠军?”这种愤怒,本质上是对选美赛事“专业底线”的捍卫。

  历史对比更凸显当下乱象。上世纪港姐选美,李嘉欣、张曼玉等冠军凭借颜值、气质与才艺成为时代偶像;近年港姐冠军陈咏诗虽因运动员身份引发争议,但其学历背景与体育成就仍符合“优秀女性代表”的定位。反观深圳这场比赛,林文瑢的“自信”与“非标准化美”被组委会强调,却无人提及她的台步训练时长、服装搭配理念或对时尚的理解——这些本应是模特大赛的核心评判标准。

  选美赛事的公信力修复,需从制度层面着手:明确评选标准:提前公示身材比例、台步、舞台表现力等具体评分细则,避免“故事感”等模糊概念成为操控工具;强化监管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督评选流程,禁止赞助商直接干预结果;提升证书防伪:采用实名制、编号制证书,杜绝“空白证书”引发的争议;区分赛事类型:将商业广告秀与专业模特大赛严格区分,避免“付费领奖”破坏行业生态。

  深圳这场乌龙事件,恰似一面镜子,照出选美行业在商业化浪潮中的迷失。当“美丽”沦为可交易的商品,当“冠军”成为赞助商的定制礼品,公众的信任便如颁奖台上的空白证书——看似光鲜,实则不堪一击。唯有回归专业本质,重建透明规则,选美赛事才能重获尊严,而非沦为茶余饭后的笑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